「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舊文 胡適

胡適墓誌(1999/08)

  不知為何與胡適的墓園失之交臂,每次來去南港,總是匆匆忙忙。1999年會比較不一樣了,因為偶然寫點《胡適經營學》,想用我的看法,讓胡適發揮十全的功夫。(大陸清算胡適思想時,分九類別(方向)向胡適射亂箭。唐德剛以為胡適對禪/佛的偏見,算得上第十類,我想,這太小看胡適思想了。我的《經營學》比較可能補成胡適的”十全”武功。)

  中研院的朋友力邀我去南港,並會簡介胡適墓園的平實之風,最近我看了些照片與資料,多少可以先做點功課。

  我在《羅家倫先生文存》第十二冊的第七十二頁,看到<胡適墓誌>:

 「這位為學術文化進步,為思想言論自由,為維護民族的尊榮,為增進人類的幸福而勞心焦思,不惜耗盡自己一切生命力量的人──胡適先生──安眠在此地。」

  該文有一按語,對我們更重要、有趣。當然,或許有人可以考據一下,真正的墓誌文字,究竟是由哪些人修改而成的:

 「這是胡適先生(民前二十一──民國五十一年)的墓。這個為學術和文化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 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遷,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 將永遠存在!」

  有意思的是,該文給胡適的不朽論,竟不是胡的三不朽(楊聯陞先生在給《陳世驤先生選集》作序敬輓,就是用胡適的話來破題的,該文功力不凡),或是像我們在<華爾街院長>中了解的,B. Graham的墓誌銘是刻了他與胡適都極喜愛的丁尼生詩歌《Ulysis》的句子。(詳《努力、探尋、發現、永不退讓、不屈服》)

  胡適的墓誌銘「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 存在!」是西方式的表現法。我們可以分宗教和愛國兩方面來談「光(明)」。宗教上,基督教或耶和華最先給世界光的。世俗上講,因中國處於落後地位,許多” 留學生”去西方,也是要求”曙光”的,這與自認為「中國文藝復興之父」的胡適,尤其適切。

  墓誌銘其次說了這兒安息的人,是「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崇,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而致身死的人

  我們先談「敝精勞神」。胡適晚年清醒的時間的三分之二,都是用來送往迎來的,所以寫文章要移到三更半夜才能享受(或盡責,他寫文章要考據是有使命感,示範作用和自勉的)。

  近來大家多偏向於談胡適的自由主義思想和言論自由上的貢獻,尤其是《自由中國》雷震案與台灣的自由發展史更有密切的關係。其實,「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正是他一輩子的宗旨。胡適為雷震案固然「苦心焦慮」,其實他一輩子也常在救朋友,如陳獨秀入牢,周作人的審判等等

  「民族的尊榮」可能是指胡適任大使及辦《獨立群論》談國事(以抗戰,所以存民族之命脈

  我想重點應是他為「學術文化之進步」:在學術及文化上,胡適是有歷史的獨特地位及貢獻的。

------後記

2007 and 2008 都去過中研院 可多不是可參觀的時候

2009 我演講要再提 中國近代的一著名顧問個案 (商務)




******



胡適紀念館包含三部分,一為胡適先生晚年回台灣出任中研院院長的南 港住宅 (1958-1962) ,即台北胡適故居。故居的建築、廊道、擺設等格局,大體上仍保持先生生前生活起居的原有風貌。二為陳列室,係民國53(1964) 年美國美亞保險公司史帶 (C. V. Starr) 捐贈建造,展示胡適先生的著作、手稿、照片、遺物與紀念物,以及胡適在台灣紀錄片等。三為胡適墓園。墓園地區於民國 63(1974) 年增闢為「胡適公園」。公園依丘阜拾級而上,曲徑濃蔭,有山林幽靜景緻。開放以來,國內外慕名到此人士,瞻仰墓園之餘,別有遊觀登臨之勝。

胡適故居(胡適的南港住宅: 1958 年 11 月 5 日~ 1962 年 2 月 24 日)

民 國 45 年 (1956) ,胡適先生寓居紐約時,即有意在台北南港建造一座私人住宅,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藏書,完成幾部大著作的計劃。據說當時蔣總統知道先生有回國久居的意 思,曾表示願將他的《蘇俄在中國》一書的版稅內撥款興建房子,送給先生居住。民國 46 年 (1957) 冬天,先生應允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中研院追加預算 20 萬元,並於次年 2 月間,在院裏建造先生的住宅。

先 生於民國 47 年 (1958) 4 月 10 日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1 月 5 日 ,住進這棟新建的平式小洋房。這座宅邸佔地約 50 坪 (約 165 平方公尺 ),房子不大,正廳為先生生前起居作息之所,有書房一間、臥室兩間、盥洗室一間、客房一間、客廳連餐廳一間。有時正廳的遊廊還作為第二個會客室。此外左側 廂屋,還有廚房、配膳室及傭人小房間等。

胡故院長去世後,紀念館成立之初,暫將故居的遊廊(原為第二會客室)闢為陳列室,直至新建的陳列室於民國 54 年 (1965) 2 月 24 日 啟用,故居纔恢復胡故院長生前住宅的原貌。


陳列室

紀念館成立,開始佈置時,舉凡胡先生生前生活起居的地方,採維持原狀。另以故居的遊廊(原為第二會客室)闢為陳列室,將他的中西文著作、手稿、 信札、照片,以及一切有意義的物品,分別陳列。陳列室於民國 52 年 (1963) 2 月 24 日 ,臨時開放一天,自 8 月 1 日 起,正式開放。

民 國 53 年 (1964) 8 月,美國美亞保險公司負責人史帶( C. V. Starr )先生捐贈美金二萬五千元(折合臺幣 100 萬元),作為胡適紀念館基金。管理委員會決定自此基金提撥新臺幣 20 萬元,在紀念館右側添建 25 坪 的陳列室一座,遂將原陳列於「遊廊」的各項陳列品移置此室,並於胡故院長逝世三周年( 1965 年)紀念日正式開放啟用。這一個陳列室,為紀念館的附屬建築,就蒐集所得的遺著、手蹟、紀念物等,作系統陳列,定期更換,每一陳列品附加文字說明,標明品 名、經歷及胡適先生生前使用情形。

民國 90 年 (2001) 2 月,陳列室閉館整修,除改善空調系統、電氣照明等設備以及室內裝潢外,並以「常設展」與「特展」等主題訴求,策劃更換展覽品。同年, 12 月 17 日 ,胡適先生 110 歲生日紀念日,完成一期換展,重新開放。

胡適墓園 (墓誌銘)

循著中研院東南側門的方向,對著公車站牌望過去,在舊庄國小西北側、研究院路二段以東的舊庄中南段坡地,林木蔥蘢。一片丘阜起伏間,依稀可見胡適墓園座落在盎然的綠叢中探頭。

從 山下沿著步道迤邐而上,在主墓區左翼下坡的平臺上,矗立著胡適之先生像 。這一個銅像,係楊英風先生塑造,為中國公學在台灣的校友會獻贈,由王雲五先生於民國 52 年 (1963) 12 月 15 日 主持揭幕。進到主墓區,迎面有大理石鐫刻的墓誌銘 。步上階梯,白色的廊亭簇擁著主墓碑牆,廊外幾塊瞻仰憑弔的小碑傍附在兩邊地面,另外還有思杜紀念碑、祖望墓碑隨侍左側。而先生的碑臺方正地、靜謐地俯瞰 山下,越過馬路,越過從前的院區大門,越過四分溪,年去年來的眺望著四分溪堤岸的過往人煙。

離主墓區右翼不遠的坡地上,董作賓墓、董同龢墓、徐高阮墓與王寶先墓,以及吳大猷先生紀念碑,交互拱揖,與胡適先生、夫人墓常相左右。路過的、散步的或瞻仰的登臨到此,緬懷中研院耆宿故舊,老成凋謝,而山丘依然,不免憑添幾分慨歎!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