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阿拉斯加航空出事飛機在從波音出廠時缺少螺栓;羽田機場撞機事故:「人為失誤」很可能是罪魁禍首:機長誤判了空管指令,空管則錯過警告資訊。









有跡象表明阿拉斯加航空出事飛機在從波音出廠時缺少螺栓

美國阿拉斯加航空一架噴氣式客機在飛行過程中出現部分機體脫落,在這架飛機從波音工廠出廠時,固定飛機部件用的一些螺栓似乎缺失。





羽田機場撞機事故究竟歸咎於誰?

梳理撞機發生前的種種跡象,調查人員相信「人為失誤」很可能是罪魁禍首:機長誤判了空管指令,空管則錯過警告資訊。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感動 (119): 日本的創新與限制 (Appendix Transformation in Japan, Out of the crisis By W. Edwards Deming 1986 。 NEXT 等網站:新幹線不敗,仍是"世界第一 2024。2022火車誤點與國家製品品質傳說:日本、英國、德國 (機場、美洲獅坦克)。 JR東日本開始營運英國鐵路 目標提升準點率:評論:日本一家鐵路公司為提前發車20秒道歉 By MOTOKO RICH, MAKIKO INOUE 2017年11月17日



感動 (119): 日本的創新與限制 (Appendix   Transformation in Japan, Out of the crisis By W. Edwards Deming 1986  。 NEXT 等網站:新幹線不敗,仍是"世界第一  2024。2022火車誤點與國家製品品質傳說:日本、英國、德國 (機場、美洲獅坦克)。        JR東日本開始營運英國鐵路 目標提升準點率:評論:日本一家鐵路公司為提前發車20秒道歉 By MOTOKO RICH, MAKIKO INOUE 2017年11月17日


2024




【一年不如一年!德鐵長途火車逾30%都晚點】

。。。

根據 #德國鐵路 發布的統計數據,2023年只有約64%的長途火車準點到達,準點率還不如前一年。愛晚點的德鐵,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詳細內容請看:https://p.dw.com/p/4bCq1




The 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is reporting that Shinkansen bullet train service has been partly suspended on three lines. They all start at Tokyo Station. The lines are suspended between Tokyo to Sendai, Tokyo to Niigata, and Tokyo to Nagano. The company says the suspension is due to a power outage.



WWW3.NHK.OR.JP
Shinkansen bullet train service partly suspended | NHK WORLD-JAPAN News
The 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is reporting that Shinkansen bu











----2022



日本各類火車通車之“分秒必爭”美名,好像有專書討論。不然,在“轉危為安”Out of the crisis 之末章也有一例。

DW Euromaxx──在 Deutschland 。

 
With that in mind: We’re wishing you a happy holiday season of travel with the Deutsche Bahn! ⏱🎅🏻



在英國,列車行駛經常誤點,鐵路的準點率(誤點範圍在普通路線5分內,長距離路線10分內的行駛率)不到9成。JR東日本將透過強化檢查保養工作以及誤點時調整班次等,目標提高準點率。
  JR東日本與三井物產等共同合作,日前已開始營運鐵路發源地英國的主要幹線「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這是JR東日本首次參與海外的鐵路營運。
LNK.PICS



*****
美國NPR、紐約時報等,對於日本的火車提早20秒開出,公司公開道歉一事,以為日本人過份點:當然,有形的損失是通勤轉車者的抱怨等,可能損失有限。但是,這是"社會精密系統的經濟學問題,道歉是應該的,有根據的。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71117/japanese-train-apology/zh-hant/
東京——這或許是史上最為抱歉的20秒。
這很符合日本守時、愛賠不是的名聲。週二,東京一家鐵路公司為一列火車提前20秒發車正式道歉。
在這個國家,即使列車晚點一分鐘,列車長也會懇求原諒。本該在早上9:44:40發車的5255次筑波快線於9:44:20時從位於東京東郊千葉縣南流山車站(Minami-Nagareyama station)發車,首都圏新都市鐵道株式會社(Metropolitan Intercity Railway Company)週二在公司網站上為「給乘客帶來巨大不便」而道歉。
根據聲明,列車於早上9:43:40準點抵達南流山車站。但發車時,著急的工作人員提早關上了門,早於時刻表駛離了車站。據首都圏新都市鐵道株式會社表示,沒有乘客因此誤車或對提前發車有抱怨。
這個過於熱切的道歉與去年春天時,一家冰激凌公司因把一種雪糕的價格提高了10日元(約合人民幣5角)而在電視上做廣告致歉都源自同一種文化。
外國新聞媒體從週四開始報導此事,國外的關注者們在Twitter上對這種列車時刻的精準表示羨慕。
而日本人則對外國人表現出的巨大興趣感到困惑。
「國外的人對日本一半驚奇一半讚賞,但就算是日本人也會覺得這件事很好笑。」一個叫@gaishi_black的用戶在Twitter上寫道。
本月「現代商業」(Gendai Business)網站上有一篇關於筑波快線的文章,這個年載客1.3億人的鐵路公司宣傳自己「安全、高速」。文章列出了今年早些時候以來一些所謂「令人擔憂」的事件,包括兩起列車停站位置錯誤以及一起乘客被困車站電梯30分鐘的事件。
週四提早幾秒發車的列車除了在社群媒體上令人付之一笑外,並沒有造成明顯影響,不像2005年發生的一次致命撞車事故,當時列車司機希望彌補90秒的延誤而超速行駛,結果導致100多名乘客死亡
Hisako Ueno對本文有報導貢獻。
翻譯:Jowii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參考:
戴明/著【轉危為安 】鍾漢清等/譯

二、採用新觀念:

美 國政府的法令規章及反托拉斯活動,造成了美國工業競爭地位的絆腳石,因此這些法令都必須予以修改,以促進美國人民的福祉。我們無法再忍受一般人視為理所當 然的錯誤:另外,如不適用的材料、工作人員不知道工作內容又羞於發問、事後才花時間去處理廢品、不適當的在職訓練,不妥且無效的管理等。管理者不以公司為 重,互相爭逐名位。在運輸事業方面,巴士或火車誤點,甚至因司機不來而取消班車。髒亂、無知,或惡意的破壞,提高了生活的成本;最後導致工作懶散,對生活 不滿,對工作場所不滿,這是任何一位心理學家都可斷言的。以上這些惡習都必須徹底的革除。
1950到1968年間美國產品把持國內外市場, 因此美國式的管理橫行無阻,沒有遭遇任何挑戰,世界上每個地方的人都以買美國貨為榮。到了1968年,競爭力式微的問題不能再被忽視。在日本因管理改革而 發生的成效,沒有在美國發生。美國人心裡一直認為:「我們做得很對。」美國產業會演變成今日千瘡百孔的局面,事實上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
每單位貨幣能購買的貨物與服務愈少,生活成本就愈高。而這其中,遲延與錯誤造成了生活成本的增加。
舉例來說,我在日本的行程表如下:
17:25/離開TaKu市
19:23/到達博多(Hakata)換車
19:24/離開博多(往大阪時速210公里)
僅只有一分鐘的時間換車嗎?你並不需要整整一分鐘,還有30秒可以留下來,並不需要另擬對策。
我有一個朋友金包伯(Bob King)是GOAL(Growth Opportunity Alliance,of Greater Lawerence Mass)的總裁。1983年11月在日本的時候,接獲一項通知,搭乘火車到他所要訪問的公司:
09:03/搭上火車,不需注意0858,0901各互火車
09:57/下車。
不需進一步的說明,此二例立刻可看出:減少延誤,便減少了生活成本。


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


愛莉莎莎和柯媽都在懷疑「選舉舞弊」的背後


被指擁有廣大年輕支持者的柯文哲,最後以369萬票落敗,排名第三,和民眾黨選前「內參民調」推估差距頗大,柯文哲支持者對結果無法接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就如同當初美國大選,川普支持者強烈的失落感,很快就轉成對選舉作業的否定,台灣一方,亦有柯文哲母親選後在接受訪問時說:「…很多地方都有很多人全力支持他,為什麼票會這麼少...我真的有懷疑,不曉得懷疑什麼…」。上述說法,自然就是在指涉這次投票「有問題」。


同一時間,支持柯文哲的網紅愛莉莎莎也發布多段監票影片,還「揪出七大開票疑點」,發文「因為作票才輸我真的無法」。而這已是直接指控選舉舞弊(儘管隨後有為其「作票用詞不當」道歉)。


美國研究機構曾分析發現,就算透過大量證據讓選舉舞弊說備受挑戰,川普支持者中,仍存在相當強烈的「抵制理性」現象,也就是不信到底,令人更不解的是(哈佛甘迺迪學院研究),「那些政治知識更豐富、更密切關注選舉新聞的人」,也是更相信選舉普遍存在舞弊的一群。


同期,印地安大學「虛假的選舉敘述」研究結論之一是「年輕族群(18到43歲)比年長族群(43到85歲)更有可能相信這選舉虛假敘述」(高出14個百分點),則上述兩所大學的調查結果,似乎都和我們過去直觀所以為的不盡相同。


造成「高學歷」、「年輕族群」更容易相信選舉舞弊,同時更不願接受法院否決選舉舞弊的調查結果,美國社會也想知道為什麼。探求緣由路徑之一,有媒體的確是往「TikTok如何塑造當下政治」著手。


近年,TikTok不僅做為政治惡搞的重要場域,幾乎也成了政治意識形態塑造的平台,而TikTok主要使用者,則剛好符合「高學歷」、「年輕族群」兩特色。《紐約時報》曾在一篇報導中形容TikTok「在組織大規模虛假註冊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及「它獨特且廣泛的視聽語言,常常有趣地令人迷失方向」。


美國媒體之所以特別關切TikTok對政治的影響,問題便在TikTok除了成功為年輕人提供集體政治表達的創作空間,同時,它也是大量歧視、陰謀論和錯假訊息的集散地。TikTok年輕使用者議論政治問題的特色,在於相當擅長把極具「個人化的政治訊息」做有效的傳遞,其敘事受到廣傳的同時,他們還明顯抱有「Z世代正在改變世界」、「我們這一代是如此強大」的心理。


這回愛莉莎莎「因為作票才輸我真的無法」、「揪出七大開票疑點影片」,相信已藉其網路傳播能力一一導入柯文哲支持群,其中或者也包括柯文哲的母親,並讓她跟著嚴重懷疑「這次投票有鬼」。


關於大選判讀之一,在民進黨大量流失年輕選票。若參酌誰在懷疑美國大選舞弊、抵制理性現象(針對選舉)、高學歷年輕族群以TikTok為政治敘事場域等調查研究,應可發現,欲爭取年輕世代支持,進而精進傳播技術,例如IG、YT,乃至抖音(華語版TikTok),從而大量製作短影音、直播,如此可能僅看到「技術層面」,年輕族群使用當代傳播媒介的心理層面(或說因而「被創造出」的心理現象),說不定才是民進黨流失年輕選票真正的盲區。


當賴清德提出的國家願景希望工程,無論如何分門別類,都無法將之濃縮符合抖音短效的敘事時,不也解釋了為何柯文哲的政治觀,永遠只為創造「金句」,或者刻意大幅地去脈絡。他的年輕選票是這樣經營出來的,甚而打造出了一種只信柯文哲,其他什麼都不信的支持結構。那麼,就算任何黨、政治人物跟著他的方法照做,又將經營出什麼樣不同的「年輕支持者」?當下這題尚未有明確答案,卻有必要認真思索。

。。。。。

(圖:New York Times)



 瓦勒里每天在黎明前起床,趁著好幾個小時的孤獨時光,一個人靜靜地思索和冥想,反覆構思,讓他的知性在自由的世界中翱翔,然後把這段時間內所產生的想法都記在筆記本中,而且從他二十三歲開始直到他死亡為止,努力讓這件事成為他每天必做的功課。


這些記錄後來被集結出版為《筆記》(Cahiers),總共有兩百五十四冊,共三萬頁。


這套筆記不僅在文學上、哲學上有參考價值,更廣義來說,裡面充滿了許多十分富有創意、關於人類思考的方法。


他自己曾透露,他把這個早晨儀式的目的定位為「閱讀自己的精神」。


在這套充滿創意的筆記裡面,到處都看得到充滿洞見的箴言,例如「書本和人類擁有同樣的敵人。火、溼氣、蟲、時間。還有他們自身的內容。」或是「演說者的肢體動作,就是一種比喻。無論是用拇指和食指捏著什麼展示給他人看的動作,或是把手舉起來,用手指在空中揮了揮,他所指的東西,他所捏的東西,現在看來都是虛構的東西。但它們曾經都被認為是真實的行為,在那個語言等於肢體動作、肢體動作等於語言的時代。」


這種把知性訓練習慣化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讓人每天持之以恆,是多數先賢們會採取的方法,而且通常可以產生豐碩的成果。


書名《思維訓練與求知技術》


。。。

✍️閱讀人隨筆:每天建立屬於自己的孤獨儀式感,透過書寫或閱讀或冥想或創造,持之以恆,為自己的每一天帶來活力的開始。


閱讀人電子報。免費訂閱

跟著百萬讀者一起讀讀書

https://readlifeletter.ck.page/b8c7902d16

2024年1月7日 星期日

The Tyranny of Merit By M. Sander 中文版

 成功的反思


  《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著 賴盈滿譯 021/02/01先覺出版社出版。


1.         作者簡介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牛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巴黎索邦大學客座教授。1980年起在哈佛大學任教,2002至2005年擔任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的委員。以《自由主義與正義的侷限》一書奠定其學術地位,其後陸續出版《訂製完美》《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正義》《錢買不到的東西》《成功的反思》等,著作譯為27種語言,並獲得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美國政治學會特別成就獎。


 桑德爾的「正義」課程以互動式教學為人津津樂道,創下哈佛375年的紀錄,累積修課人數超過1.5萬。哈佛大學將其製作成電視與網路公開課程(www.JusticeHarvard.org),線上點閱率締造了傳奇紀錄。他亦將課程撰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得到熱烈迴響。


 桑德爾的教室從校園開展到全世界,講學足跡遍及各國,在英國BBC錄製「全球哲學家」節目,與全球三十國、六十位參與者線上對話,並於牛津大學、國會圖書館演講。他曾兩度來到台灣,帶領聽眾實踐公開課中的「公共辯論」,探討當下最熱門的議題。


 他的著作與演講風靡全球,獲媒體讚譽為「當代最貼近世人的哲學家」「學者中的搖滾巨星」「全球最知名的哲學教師」。桑德爾證明了深奧的哲學也能普及到一般民眾的生活,理性的公共辯論在各地都能實現。


2.         譯者簡介


  賴盈滿,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跳舞的骷髏》《演算法的一百道陰影》和《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等書。


3.         內容簡介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前所未見的反思角度與解方,在各國激起全新對話!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一同思索重大公共問題的能力,甚至傾聽對方都有困難?


 面對疫情危機,人們該如何才能同舟共濟?當不同立場的人再也無法溝通,只能不斷撕裂;當「成功者」與「失敗者」衡量價值的方式失去交集;


 當人民愈來愈不相信政府,更無法信任觀點相異的人……


 桑德爾認為,是我們看待「成功」的方式,讓社會陷入了前所未見的困境!


 這是一個「贏家」與「輸家」截然劃分的年代,機會與命運,只會眷顧本就幸運的那群人,而「只要努力便能成功」成了天大的謊言。若你幸運擁有市場經濟重視的才能,便能往上爬;反之,只能跌落機會之梯。失敗者的憤怒與挫折感不斷醞釀,造成了民粹主義的崛起,人們在不同的立場之間撕裂對立,就連「贏家」也活得辛苦──這是當前世界所面臨的最大危機。


 桑德爾細細爬梳這一切的根源,述說菁英才德思想是如何創造出平等的假象,帶領讀者深度思辨──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成功」,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與尊嚴的社會,甚至面對疫情的挑戰?他從三大層面提出擲地有聲的討論: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如何建立每一份工作的價值與尊嚴、重新反思成功的意義;並提醒我們保持謙卑、珍惜所有人的付出,積極討論能夠讓社會更公平、更正義的具體作為。


 這是混亂世局中,我們都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無論在政界、社群或是教室,我們都能夠藉由書中的思辨,一起提升公共利益,讓每一個人都真正擁有尊嚴和幸福。


4.         評論


  ◎《衛報》2020年度最佳觀點好書


  ◎空降英國、美國、德國、荷蘭、西班牙、韓國、巴西暢銷榜


  ◎《彭博》《新政治家》《泰晤士報文學增刊》2020年度選書


  ◎博客來選書‧誠品書店選書


  ◎朱敬一‧張鐵志  專文推薦


5.         目錄


推薦序 重新想像美麗新世界   /張鐵志


推薦序 政治哲學不但不枯燥,反而能幫我們把事情「想透澈」 /朱敬一


◎序言


  面對全球疫情危機,我們不只需要醫療及科學專業,更需要道德與政治的重開機。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先了解我們的社會紐帶與互相尊重是如何逐步瓦解。本書希望闡明其中的過程與原因,並思考如何找到一條邁向共善政治的道路。


◎楔子:擠入窄門


  在才德至上的社會,進入一流大學成了人人垂涎的獎品……這是怎麼回事?進入頂尖大學何時變成社會上的頭等大事,招生醜聞竟然連續數個月攻占媒體頭條?當能力至上的競爭變得如此殘酷,我們完全陷入了拚搏的泥淖,又會如何導致工作的尊嚴遭到破壞、反菁英的怒火燒得民主制度岌岌可危?


◎第一章  贏家與輸家


不斷強調我們要打造公平的才德世界,讓社會地位只取決於努力與才能,毒害了我們看待成功(與不成功)的心態。「制度只獎勵才能與努力」的想法讓贏家認為成功是自己掙得的,進而瞧不起不若他們幸運的人。當我們不再有能力將所有人視為命運共同體,才德至上的思維是否成了一種霸權?


◎第二章  「良善故偉大」:才德思想簡史


既然以才擇人是好事,合情合理,如此立意良善的原則為何會引爆強烈的不滿,甚至轉化了全世界的民主政治?才德至上從何時開始逐漸變成了毒藥?本章探究才德至上理想的黑暗面是如何埋藏在它最動人的許諾裡,深植在「人是自己的主人」和「操之在我」的應許中──只是,這個許諾沉重得讓人難以負荷。


◎第三章  向上流動說


  桑德爾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觀察到,愈來愈多學生相信成功是自己的功勞,是他們努力的結果;而過去四十年來,「才德思想」與「應得」成了公共論述的關鍵詞,一方面強調成功是個人責任,另一方面則描繪向上流動的願景:只要努力奮發,唯有才能與夢想能限制你爬得多高。然而,「向上流動」究竟從何時開始失去了激勵人心的力量?


◎第四章  文憑主義:最後的主流偏見


  教育,真的是不平等的唯一解藥嗎?唯有取得大專學歷,工作才有尊嚴,才有臉在社會立足嗎?當這樣的政治論述侵蝕了民主生活,貶低了不具大專文憑者對社會的貢獻,加深了對低學歷者的偏見,最終引發了民粹反撲,我們該如何才能跨出第一步,逐漸化解這份不滿,讓贏家與輸家都能想像更好的未來?


◎第五章  成功觀


  要思考一個社會是否公正,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若你不曉得自己會生在有錢或貧窮的家庭,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社會?假設事先知道自己會生在上層或底層家庭,是有錢或貧窮,你會想要活在什麼樣的社會?「只要循規蹈矩努力工作,一個人能爬多高只由才能決定」──我們真的能相信這句話嗎?


◎第六章  篩選機器


  桑德爾邀請我們重新思考看待成功的方式,質疑「成功者都是靠自己」的自大想法,因為這種論述只會導致不滿,毒害政治並分裂我們。本章探討高等教育為何成為才德至上制的篩選機器,明明承諾將依據才德促進階級流動,卻鞏固了特權與成功心態,腐蝕了民主需要的休戚與共感。


◎第七章  認可工作


  誰來決定什麼樣的工作在市場上比較有價值、對社會貢獻較高,而什麼樣的勞動付出卻只能獲得微薄的薪資?我們迫切需要重新衡量,何種工作值得認可與尊敬,身為公民的每一個人又互相虧欠對方什麼?唯有我們互相倚賴,才能釐清其他工作者對集體福祉的貢獻,並真心相信:「我們都在一條船上」。


◎結語


  不論我們有多拚搏,成功都不是全靠自己或只需要自己就能造就的。社會看中我們的才能是我們好運,不是必然。清楚感覺命運的偶然可以讓我們心懷謙卑,而這份謙卑是個起點。它能讓我們告別無情撕裂你我的成功思想,超越才德霸權,攜手走向更少怨憤、更多包容的公共生活。


致謝


◎序


  二○二○年新冠肺炎大流行,美國和許多國家一樣措手不及。儘管公衛專家前一年才警告病毒可能蔓延全球,中國一月和病毒陷入苦戰,美國仍然欠缺抑制病毒散播的普篩能量。隨著疫情蔓延,確診人數暴增,這個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愕然發現,他們連醫護人員需要的口罩及防護裝備都無法充足供應,醫院和政府部門為了搶到救命的檢驗試劑與呼吸器而你爭我奪。


  措手不及的原因很多。總統川普無視公衛顧問的警告,在疫情初期的關鍵幾週刻意淡化危機,於二月下旬堅稱「一切都在我們掌握之中……我們處理得非常好……疫情很快就會結束」;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發放的首批檢測試劑有瑕疵,事後補救又拖延太久;數十年來的產業外包,導致美國的醫療口罩與設備幾乎完全仰賴中國和其他外國廠商進口。


  然而,面對這場大流行,美國不僅在後勤上缺乏準備,道德方面也無所適從。疫情爆發前,美國已經深陷分裂多年,從經濟、文化到政治莫不如此。社會不平等與文化衝突數十年來愈演愈烈,最終於二○一六年引爆了民粹反撲,促成川普當選。而川普遭到彈劾後(但未因此下台)不久,就遇上了這場美國自二○○一年九一一攻擊事件以來的最大危機。儘管如此,共和與民主兩黨對立依舊。認為媒體正確傳達疫情資訊的共和黨支持者比例極低,只有百分之七;相信川普發言可靠的民主黨支持者更只有百分之四。


  政黨間的嫌隙不斷惡化,偏偏病毒就在這時來襲,需要全民團結才足以對抗。但除了戰爭期間,幾乎沒有國家能做到這樣的同仇敵愾。政府呼籲人民維持社交距離,放下工作待在家中,甚至強制執行,使得無法遠端工作的人被迫失去工作與薪水。病毒對年長者威脅最大,但年輕人也可能受害;就連本身不受影響的民眾,也可能有爸媽或祖父母要操心。


  疫情蔓延讓我們在道德上重新察覺人的脆弱與互相倚賴。政府官員和廣告商自然而然搬出了「我們都在一條船上」的口號,但喚起的卻是出於恐懼的團結,因為害怕病毒擴散而「維持社交距離」。公共衛生專家呼籲民眾一條心,在脆弱中互相扶持,方法卻是彼此疏遠,自我隔離。


  面對疫情蔓延,這種「隔離式團結」是有用的。除了英勇的醫護和急救人員需要親身救助患者,超市店員和外送員同樣冒著健康風險送食物及日用品給居家者。專家告訴我們,保護手足同胞的最好做法就是跟他們保持距離。(下略)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子公司「大發工業」(DAIHATSU)遭爆出使用造假資料以取得國家認證 2023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子公司「大發工業」(DAIHATSU)遭爆出使用造假資料以取得國家認證,風波持續延燒,25日起日本國內所有4間工廠相繼停工,大發也承諾對直接供貨的上游423家公司進行賠償,但這起事件重創日本汽車產業的信譽。

大發工業造假醜聞延燒! 日本4工廠相繼停工

根據《NHK》新聞報導,大發汽車在日本國內的4間工廠相繼停工,在爆發測試造假之後,大發已經全面停止出貨。

大發造假風波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總計有3間工廠因為停售所有車款已於25日上午停工,大阪府池田市的本社工廠26日也會停工。

大發汽車經銷店店長透露,他們有許多客戶抱怨對車子已經失去信心,經過努力解釋,希望顧客開車時心中平安。

64車款、3引擎爆造假!大發暫停出貨、承諾賠償

測試造假風波延燒,讓已經購買大發旗下車種的民眾人心惶惶,上下游的企業也都受到牽連。《NHK》報導指出,汽車大廠停工打擊上中下游整個供應鏈,此次受影響廠商多達8136家。

大發日前宣布,總計64車款跟3種引擎有衝撞測試資料造假問題,因此決定暫停所有車種在日本的出貨,並承諾將對直接供貨的所有423家公司進行賠償。

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這起事件使車主信心崩盤,動搖車輛認證系統的基礎,令人非常遺憾。」

大發數據造假達30年 母公司「豐田」形象受衝擊

大發安全數據造假已經長達30年,不但損害母公司豐田的形象,更波及Made in Japan(日本製造)的信譽。亡羊補牢能否喚回大眾的信心仍需觀察,但它所引發的風暴恐怕才剛要開始。

國際中心/陳毓麟 編撰 責任編輯/吳苡榛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