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戴明領導手冊 教學補充站 (1) 2006

戴明領導手冊 教學補充站 這一主題專門給教育大學修"教育行政"的學生當"後備站"

我們之前的作業是
1.寫出貴組專案之目的說明書
2.請畫出一組推移數據 至少30點 說明並解釋 你會畫管制圖 了解共同因 特殊因 的區別 和對應的改善策略嗎
3. 根據底下的這篇文章 請說明"可運作定義"之意義和 施-受 等"心理學"分析



-------
一只名牌包

【聯合報/廖玉蕙】 2006.10.07 08:49 am


媽!從簽下一只四萬多元的皮包後,心情忽然產生一種奇怪的變化,說不上來是什麼,只是驚疑往下的行程不知會闖出什麼亂子來!彷彿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擋我了……
義大利足球隊勇奪世界冠軍後的幾日,兒子奉派到義大利出差。他興奮地朝我說:

「星期五晚上到義大利,接著有兩天的星期假日,我可能到米蘭逛逛,也許會趕上他們百貨公司慶祝世足賽冠軍的折扣戰,你想要我買些什麼嗎?儘管說,沒關係!」

我驚喜莫名!上回託他到新加坡幫阿嬤買瓶青草油,他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簡直要嗤之以鼻。而為了那瓶在台灣要價六十元的青草油,他跑遍新加坡的大街小巷, 和我通了不知多少國際電話,只為證實「是要油狀還是膏狀的青草油?」事後直呼「下不為例」!沒想到這回居然又自投羅網來了!既然如此,機不可失,我可得好 好把握。

可是,該買些什麼才好呢?腦中才浮起阿嬤最信奉的義大利製「維骨力」,就聽到兒子下達指令:

「這回別再叫我買那些落實亞洲病夫的藥品了!買些跟得上世界潮流的東西吧!」

原來國際化得從購物始!我絞盡腦汁,女兒獻計:

「買個名牌包吧!Gucci或Prada都不錯,對中年女人還滿適當的,你常去演講,帶一只名牌包會讓你顯得更有信心,也更具說服力。」

因為事情迫在眉睫,我一時還來不及思考名牌包與信心及說服力的真正關連,但是,虛榮心倒真是被挑逗起來了!於是,拍板定案,就是名牌包了!兒子也當機立斷指示:

「你先上這兩家公司的網站,去挑選喜歡的皮包型號,再e-mail給我,出差途中,我會不時察看信箱的。」

於是,我遵照他的指示,用電子郵件寄了兩款價位還算可以接受的Pra-da皮包圖案給他。很快接到他的回函,說:

「這一個Prada的還滿醜的,也許Gucci的會比較好。」

我又上網察看Gucci,又寄過去一款,他仍舊不滿意,說:

「太保守了!你要勇於嘗試新型式,別老是提同樣款式,我看這和你平常提的雜牌包也沒啥兩樣!」

我覺得奇怪,到底是誰要買皮包?是誰要提的皮包?他的意見怎麼那麼多?但是,請託人家千里迢迢提皮包回台灣,可不是件輕鬆的事,還是得照顧一下恩人的愛憎。於是,我全權授權,阿諛他:

「那就麻煩你挑選吧!我信任你的審美觀。」

兒子到達義大利那夜,不但意外地沒有看到慶祝活動,還掃興地趕上了他們的罷工潮,兒子在機場鵠候到凌晨,才得到一位機場員工的同情,應允讓他搭便車到投宿的旅店。即使如此,也沒有減損兒子的興奮。小睡片刻後,便搭車前往米蘭。

在米蘭的精品店內,兒子再次來電確認皮包大小,我告訴他:

「不要太小,總得能裝下一些必備品,女人嘛!就實用些的。」

沒五分鐘,電話又來了。

「我已幫你相中了兩款皮包,一款咖啡色,較傳統;一只銀灰色,比較炫一點,您就做個決定吧。」

為了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我立刻回答:

「當然是炫一些的囉!我豈是老古板!越新潮越好。」

兩分鐘後,電話又來了。

「價錢是一千零五元,行嗎?是當季新款,台灣還未必有貨哦!」

「可以!可以!沒問題,就買了吧。」

爽快的答應,心想,在出產地買名牌果然划算,真便宜。兒子接著說:

「是歐元哦!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歐元?那折合台幣是多少?」

當我得知一只皮包要價台幣四萬多元後,電話隨即陷入短暫的沉默。我的腦子在迅速的運轉過程中,得到這樣的資訊:

「我辛苦了一輩子,兢兢業業地工作,當老師、寫稿子、出書、演講,買一只名牌包過分嗎?到處有人提著動輒幾十萬的名牌包跑來跑去,偏我就不行?可惡!誰怕誰!」

經過這一自我激勵,我變得理直氣壯:

「買了!不用再考慮了!」

於是,我終於擁有一個聽說十分新潮的名牌包了。簽帳過後,兒子又打了電話過來,氣勢陡漲。他說:

「已經給它簽帳下去了!……媽!從簽下一只四萬多元的皮包後,心情忽然產生一種奇怪的變化,說不上來是什麼,只是驚疑往下的行程不知會闖出什麼亂子來!彷彿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擋我了。」

聽他這麼一說,倒讓我想起唐人變形小說〈李徵〉,李徵罹疾發狂走山谷中,一會兒功夫後,以四肢著地而行,接著「自覺心愈狠、力愈倍」,剛開始還節制著,心 裡掙扎著,沒多久就忍不住開始衝動地吃起人來了。而自從吃過第一個人後,接續下來便沒什麼心理負擔,把吃人的事視若稀鬆平常!這或許就是兒子當時購物的心 情寫照吧!

接著,我們就開始等待這隻變形的食人獅帶著我的名牌包凱旋歸來,我有些擔心他會不自量力地吃撐了肚子,事後證明我的擔心不是空穴來風。

在巴黎戴高樂機場轉機的空檔,兒子告訴我,因為我那只名牌包實在太大了,裝不進原先的皮箱內,他只好又另外添購了一口昂貴的新皮箱來裝它,我笑他為自己買太多東西找藉口,一點也沒拿它當真,女人的皮包能有多大!

當兒子出現在家門口,從新買的大皮箱內掏出我那只傳說中的名牌包時,我真是被實實地嚇了一大跳。果真是個既貴且重又大的皮包!果然是需要再添購個大皮箱才能解決問題。

說實話,乍看這只皮包,真有些失望。銀黑的顏色,在我看來顯得老氣,兒子卻說:

「你老是提純黑、白或咖啡色皮包,太老氣了!這個顏色很特別,亮亮的,看起來炫極了!」

亮亮的、炫極了!這樣的措辭讓我覺得十分納悶。銀黑的亮色,在我們那個年代,是俗氣的歐巴桑才會穿戴的,居然被現代的年輕人稱之為「炫」!我納悶是時尚開 始復古?抑或兒子的審美觀大有問題?不過,我立刻回想起一回不留神間被美容師塗了可怕的灰色指甲油,居然被我的學生大加謬賞為「酷斃了」,還打算以我為例 去遊說她那被認定食古不化、跟不上時代的母親。而兒子這個很炫的稱辭,當然還包括上窄下寬、葫蘆形狀的皮包外觀,這同樣被我視為古板、保守的造型,也居然 成為他們眼中的前衛。這世界什麼時候變成這樣?難不成我真的已成過氣的人類?他口中的時髦,原來是我心中所想的古老。

當我這麼揣想著的時候,兒子又邀功地朝我說:

「大小如何?我特意聽你的話,選了個大些的。」

我佯裝愉悅,表示大小適中。事已至此,不滿意也無濟於事,這樣說,至少能讓兒子不至於太難受。其實,內心真正的想法是,我說「不要太小」,可沒說要「大一 些」,我所謂的「不要太小」,指的是電視上社交名媛攜帶的那種只能裝一支口紅的晚宴包,我哪需要偌大的一口皮包,又不是要當米袋用!可見大小云云,在每個 人的心中自有一套標準,當初更準確的作法應該是明確說明尺寸才對,可惜悔之已晚。接著兒子又表功:

「怎麼樣?很實用吧?你帶到學校,裝作文也好,帶課本也罷,都非常方便。」

我駭笑著,點頭附和:「實用!很實用!」平時以為和兒子已培養出非常好的默契,因為這一個名牌包的購買,我這才發現雙方的思想差距不可以道里計,誰說年齡 不是距離!我所說的實用,絕對不包括裝作文及課本。拿著裝作文及課本的昂貴名牌包到學校?這哪裡是實用,根本是騷包。我所說的實用包,其實就是平常出門帶 悠遊卡、信用卡、提款卡、貴賓卡、幾支口紅、一盒粉餅、一條小圍巾、車子屋子的鑰匙……的包包而已,雙方認知如此南轅北轍,是代溝還是個性不同所導致?我 不停地思索著。

接續下來的大問題是,當我問他該還給他多少台幣時,兒子居然豪情萬丈地說:

「不用給了!送你的。」

貪小便宜的因子瞬間在內心蠢動,可又有些不安。我偷偷問外子:

「你覺得我應該堅持把錢還給兒子嗎?」

外子沉吟片刻,謹慎地說:

「這得要回歸當初的購買動機囉,是你託他買的?抑或他表示要送你的。如果是前者,你當然得要給錢,否則,以後誰敢幫你買東西?若是他想孝敬你,自然就不用囉!」

我立刻重返歷史現場,努力回想當初兒子是不是曾經提到「送」或「禮物」等字樣,失望地發現顯然沒有。「你想要我買些什麼嗎?」變成一句充滿疑義的問話,可 以多方解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只是問我要託他在義大利買些什麼嗎?還是想要在義大利買一份禮物送我,問我需要什麼樣的禮物?我反覆思索,不得要領。心情 很矛盾,很希望它是一份禮物,這代表孩子的孝心,何況隱約也有一點貪心作祟;可是,禮物又實在太貴了,兒子賺錢才兩年餘,還是儉省一些的好。因為,後來發 現在刷完我那只皮包後,他還為自己心狠氣粗地接續刷了同牌異色的襯衫一打和三雙皮鞋,我可不希望這只皮包變成他養成亂花錢習慣的元兇。我陷入天人交戰!

最終,理性到底還是戰勝貪心。我將歐元換算成台幣遞給兒子,兒子故意扳起臉孔,正色道:

「開玩笑!給我錢?侮辱人哪!皮包當然是孝敬您的,要不然我幹嘛不去路上隨便問別人要託我買什麼?」

說實話,我真是心花怒放。轉頭回看那只皮包,感覺竟然產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覺得果然大小適中、又實用、又時髦,顏色尤其讓人驚豔!而且立刻忘記浪費、亂花錢等的疑慮,感動得差點兒掉下眼淚,恨不能立刻將銀行裡的存款統統轉進兒子的帳戶。

【2006/10/07 聯合報】我最近到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戴明領導手冊}(The Leader Handbook),準備功課時重讀它和相關書籍,百感交集。
1993年五月,英國戴明協會(BDA)舉辦第六屆年會,Peter Scholtes 負責最後一小時的總結,後來將演講稿等整理出版小冊子(編號W4;屬BDA的世界系列),書名為Learning and Leadership。這本,後來編成 The Leader Handbook的一部分,詳{戴明領導手冊} 。不過,現在讀Learning and Leadership可以有點”身歷其境”的感受。這是整理成書之後無法體會的。書的(口語)序文(開場白)取名Preamble,都是較不常見的用法。 一開始說:The assignment was interesting: it was one hour with no title. Sort of an 007 topic. I have licence to kill, I guess.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respect.

本周介紹一本領導的書{頭目哈古}。現在摘錄一小段:
----

(1992/93)「……外交部的人聽不懂,說有這樣現成的好處,你還不要?但我強調這是尊嚴問題。你說這是國民外交,我這個國民當面送不才真是國民外交 嗎?你們這種做法對創作者不尊重。……當初如果你答應了,你的東西被李光耀收藏,就出名了。我說,我不是要求利益,只是交流。這很直接嘛!」
(趙剛、許莉青/著 {頭目哈古},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5)
-----
「頭」是一種思維,「目」是一種視野,哈古是我在這島嶼上看到真正的領袖。——蔣勳
  本書將成為每一位讀者和頭目相逢的稀有遭遇。一個社會學家闖入了長期以來被人類學所佔據的原住民領域,和卑南族kasavakan部落第六十九代頭目 產生了前後長達一年的豐富對話。為了確實做到對對象的尊重,這本書的每一篇記錄都是從每一天的生活中出發,而非從學者的「學術問題」出發,作者以生動有趣 的筆調,勾勒出哈古這位智者的行止與拙樸幽默的言語,為讀者打開一扇窗,不僅看到一群人們如何尊嚴地過生活,也看到了一位原住民的質樸美麗的內心──台灣 將因哈古而美。
  《頭目哈古》既是一篇個人傳記,也是一本族群歷史,更是一部觀點特殊的社會史。書中呈現這位主角頭目哈古一肩挑起所承繼的美好傳統、反抗宗教和政治對 原住民社區與文化的破壞,以及對意義的消蝕。他是我們這個島嶼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後一位求真者,更拒絕把文化與生命降格為交換與表演,他的頭目實踐以及 他的雕刻創作都只有一個目標:彰顯祖先的智慧,找回他們應有的尊嚴。懷抱生命、關懷生命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裡找到和頭目對話的契機。>獎、課外活動、收穫
----
「大四那年,我代表台大參加臺灣橋牌比賽,抱回一個大獎盃。父親自小家境清貧,苦學出身,日常訓練,總希望子女能勤奮向學,卻不知如此反引起成長期兒子的 反彈,“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什麼都拿獎,惟有功課不拿獎,父親看我這次又抱了個橋牌獎盃,乃置之廁所,讓我晨昏面對,好好反省。不料有一天,當時 台大的校長錢思亮來我家做客,看到學校的獎盃放在廁所,詫異地詢問父親緣由,父親反數落他一番:“做大學校長,不好好教學生讀書,卻去打牌,是怎麼回 事?”父親較錢校長年長,校長不便反駁,心中卻不服氣,恰好那時胡適自美返台,寄居錢寓,錢把此事跟胡適說了,胡安慰校長說不妨,他會找機會幫我們平反。

不久,胡適應邀來我家便餐(他和父親原是康奈爾大學同學),父親叫我也在末座坐了。酒過三巡,談談就談到橋牌獎盃的事,胡先生先講了個真實的故事,一位美 國年輕人求職,因為在校課外活動表現好,反被賞識勝過了功課好的錄取了。然後就說現代教育是要多元化,參加課外活動是好事等等,娓娓道來春風化雨,滿座皆 頷首稱是,父親亦無話可說,客人去後,父親就叫我把獎盃搬回客廳,那蒙塵已久的銀盃終於見天日了。

獎盃主人的得意就更不同了,四處的說,說胡適到我家來了次機會教育,這話後來當然也傳到胡適那兒,他想想掃了老友在兒子面前面子,過意不去,乃送了我們一幅字:

從今後,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這幅字的後面兩句是胡適的名言,海內外傳誦已久,但在此加上“從今後”三字,卻有告誡我的意思。它至今還掛在我的客廳,已近五十年了。」

----- 沈君山《浮生再記》小讀者>preamble 通常是放在”正式文件”前以述解正文之旨, 如美國獨立宣言, 憲法等在正文前都有這麼一個preamble. 他許{戴明領導手冊} 也是這個用意吧?

王勃那”區區”滕王閣八句, 卻寫了老長一篇序, 應該也算是”preamble”吧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ies 的preamble 有兩義
首先如小讀者所言 謝謝


pre·am·ble (prē’ăm’bəl, prē-ăm’-)
n.
A preliminary statement, especially the introduction to a formal document that serves to explain its purpose.
An introductory occurrence or fact; a preliminary.
[Middle English, from Old French preambule, from Medieval Latin praeambulum, from neuter of praeambulus, walking in front : prae-, pre- + ambulāre, to walk; see ambulate.]>約七到十年前,我向大學者Herbert A. Simon說,{管理行為}的確是20世紀了不起的經營管理書籍。美中不足的是,「領導」主題談太少。

又向Peter Scholtes說,{戴明領導手冊}的確是了不起的書。美中不足的是,「政治領域的領導」主題談太少。我現在可以再說,談「領導與變異」也待加強。

昨天李登輝前總統昨天在群策會餐會上,或許可以補充一點點:

李登輝昨也再次強調政治人物道德的重要,政府領導人濫權與涉入金權是民主危機國家共同的問題。他並說,堅持民主和強化台灣主體意識,才是抵抗中國併吞的唯一途徑。

他指出,世界民主轉型國家都出現逆流,很多國家具有民主形式,但政治人物的民主素養、道德操守才是決定民主運作是否成功的關鍵。政治人物應自覺自制「對不該做的事,即使法律沒有禁止,也應該自我克制」。
過 去品牌行銷以價格、推廣為主,昨天科特勒發表最新的行銷理論「CCDVTP」(Create, Communicate, Delivery, Value, Target, Profit)。科特勒說,行銷品牌是一項藝術,現代的品牌建立方式是「創造並傳遞價值給主要市場的客戶,為企業帶來利潤」。

科特勒(Philip Kotler)表示,許多企業有迷思,認為做品牌必定要大作廣告,花很多資金。例如可口可樂每年花大筆預算,建立了現在的品牌價值;但星巴克從不做廣告, 甚至不強調本土化,在海外也一樣維持著全球統一形象,卻吸引了媒體大篇幅的報導。他認為這正是因為星巴克找到了正確的「第三定位」,就是在一般人的「家」 與「辦公室」之間,創造了一個可以工作、休閒、聊天的去處。真正的品牌做法,是有創意的打進目標市場,吸引媒體的報導。

許多中小企業也認為談品牌是奢望。科特勒說,小企業當然可以談品牌。他說,中小企業要做品牌,必定要做一些低成本調查。例如透過網路視訊會議去做焦點團體訪問,可以了解焦點客戶對產品的想法、需求,以及他們決策的過程,這比花大錢做大調查卻找不到重點更有用。

台灣許多業者想要建立全球品牌,科特勒特別指出「不要期望把你的產品賣到全世界,因為總有地方不買你的產品」;也不要一開始就想強打品牌,因為消費者根本搞不懂你是什麼。

他說,台灣的業者要先決定一個銷售產品的地區,例如,到俄羅斯去銷售產品,到了當地後,決定產品的定位和主要族群,才開始定義品牌,將想傳遞給主要客戶的概念,打入市場。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英 國小說-戲劇中的倫敦名街(12)兩座聖保羅教堂 Bernard Shaw (1856–1950)著 Pygmalion(1916. 林語堂譯『賣花女』1929)台南:關山書局印行,1967 )楊憲益譯『皮格馬利翁』翻譯年代不詳)收入『外國戲劇百年精華』北京:人民文學,2005 【林語堂】 西元1895~1976)福建龍溪人,為二十世紀享…….
Pygmalion及其它 在《戴明博士四日談》第28頁中我對西洋神話Pygmalion效應及其在教育上和管理上所謂的「期望理論(Expectation Theory)即師生或主管與部屬之間會互動,前者對後者期望愈殷切,常常導致後者成就愈大。我舉了蕭伯納的《賣花女(窈窕淑女)作例。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by Robert Rosenthal and Lenore Jacobs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9)(p27-c2, TNE)
Robert Rosenthal and Lenore Jacobson,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8. See also, 1992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Irving Press

24. Rosenthal, Robert, and Lenore Jacobson,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 Expectation and Pupil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8.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challenged by Janet D. Elashoff and Richard E. Snow of Stanford University in Pygmalion Reconsidered: A Case Study in Statistical Inference: Reconsideration of the Rosenthal-Jacobson Data on Teacher Expectancy, Worthington, Ohio: Charles A. Jones Publishing Company, 1971法庭見聞錄

【聯合報/彭鏡禧】 2006.10.17 08:52 am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頗受歡迎,卻備受爭議的一齣戲。戲的大要如下:

威尼斯有個年輕人,名叫巴薩紐,為了籌措經費,好到貝兒芒追求富家千金波黠,求助於富商安東尼。安東尼一時拿不出這麼大筆數目,只好轉向猶太人夏洛借貸周轉。契約上寫明,如果三個月內無法還錢,夏洛可以索取安東尼身上的一磅肉作為賠償。

結果巴薩紐順利贏得了波黠,但是安東尼無法於借期內還錢。波黠得知這個消息,當即決定讓巴薩紐攜帶巨金回威尼斯拯救安東尼。她自己則和侍女尼麗莎假扮男裝,冒充法學博士,趕赴威尼斯法庭,參與斷案。

在法庭裡,化名包沙哲擔任法官的波黠多次要求夏洛以慈悲為懷,但夏洛堅持要依法執行契約。波黠終於同意,但是,正當夏洛要動刀之際,她提出了警告︰夏洛可以割安東尼的肉,但是必須不多不少,恰恰一磅,並且不得流安東尼一滴血。夏洛終於頹然離開法庭。

退庭之後,巴薩紐把波黠給他的定情戒指送給「法官」包沙哲,以為答謝。回到貝兒芒,波黠為了那只戒指大發雷霆。尷尬的安東尼再度做保,保證巴薩紐今後絕對不會背誓。

討論這齣戲,一般都會觸及階級對立、婦女地位、宗教和族群衝突、法律與正義;論者的目光多半特別聚焦於法庭那一景,不僅因為上述主題匯聚在那裡,並且因為 這齣戲雖然名為喜劇,它的主軸卻似乎愈來愈向悲劇發展──主角安東尼面臨必死無疑的刑罰。一直要到上了法庭,經過了一番周折,才完全翻轉過來。其中最震撼 人心的要算波黠在庭上那出人意表、石破天驚的補充判決──

且慢,還有別的話要說。

這張契約卻沒有說給你一滴血。

白紙黑字明明寫的是「一磅肉」。

照契約來吧,你就拿走你那磅肉,

但是割肉的時候,如果你灑了

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和家當

根據威尼斯的法律都要被沒收,

交給威尼斯充公。

(4.1.298-305)

面對這晴天霹靂的補充判決,夏洛一步步退讓,直到傾家蕩產,還險些賠上性命。波黠在此劇的關鍵地位可想而知。

到底波黠是什麼時候想到這條「威尼斯的法律」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助於理解安東尼-巴薩紐-波黠之間的三角關係,從而直接關係到這齣戲的詮釋。

1.是量罪 還是入人於罪?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波黠急中生智的神來之筆,但是這不僅太過驚險,也十分牽強:主角安東尼的性命不應該是僅僅靠著運氣得到保存。

波黠其實有備而來。除了她個人的機智慧黠,她有個真正的法學博士親戚貝拉瑞歐,造詣深厚,是公爵諮詢的對象。波黠派人從他那裡取得的,不會只是一封介紹信 而已,還有審理本案的相關法令與種種建議(一如她手持的介紹信所言)。無論如何,波黠進法庭之前,必定已經知道,按照法律(至少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割肉 不包括流血(姑不論這種法律是否合情合理)。

若是這樣,她故意不在開庭之初就把話說清楚,反而要替安東尼求情,懇請夏洛「法外開恩」,分明是在演戲(事實上她已經扮了男裝──等於穿了戲服──假冒法 學博士),製造懸疑氣氛,好使後來的翻盤更加戲劇化。莎士比亞筆下的波黠花了許多工夫,苦口婆心的跟夏洛大談慈悲的道理︰

慈悲之心並非出於強迫。

它像柔和的雨自天而降,

落到下界,有雙重的福分:

既造福施者,也造福受者。

這在權勢之人最有效力。

它適合在位的君王,勝過冠冕。

權杖顯示凡間權柄的力量,

乃是敬畏和威儀的表徵,

因此君王受人畏懼、害怕;

然而慈悲高過權杖的威勢。

它坐在君王內心的寶座,

乃是上帝本身的一種特質。

世間的權力若要比擬上帝,

須以慈悲搭配公義。因此,猶太人,

雖然公道是您的訴求,您要考慮:

一味的追求公義,我們誰都不能

得到拯救。我們都祈求上天慈悲,

同一篇祈禱文也教我們為人處事

要悲天憫人。

(4.1.177-95)

我們可以說,波黠藉著這一段著名的台詞,做球給夏洛,好讓他有個下台階,表現仁慈之心,拿銀子放人。這是往好處想。

另一方面,既然夏洛堅持要取安東尼的肉,正好顯示出他的毫無人性,因此,隨後的判決,也就不至於太過分。整個判案過程猶如一齣「量罪記」︰夏洛怎樣對待安 東尼,波黠也同樣對待夏洛。(然而,以莎士比亞當時的宗教觀,改信基督教乃是夏洛獲得永生的唯一途徑;逼他改宗,其實是拯救了他的靈魂。這和現代人信仰自 由的觀念大不相同,我們今日讀此劇,不得不察。)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問︰為什麼波黠每每在勸阻夏洛之後,又似乎鼓勵他堅持拒絕拿錢走人?例如在前段引文之後,波黠接著說︰

我說了這許多,

無非想勸你不要堅持討回公道,

你若執意如此,執法如山的威尼斯法庭

必須做出不利於這商人的判決。

(4.1.195-98)

巴薩紐苦苦哀求她法外開恩,「為一樁大大的善,做一件小小的惡,/不讓這殘酷的魔鬼一意孤行,」波黠回答得斬釘截鐵:

這不可以;威尼斯沒有任何權力

可以改變已經確立的律法。

那會記錄成為一項先例,

將來多少非法的勾當會

援著此例接踵而來:這不行。

(4.1.211-15)

充分表現她是個恪遵法律的人。波黠第二次的勸說繼續動之以情,但是仍然絕對以法律為先:

欸,這契約過期了,

根據法律這個猶太可以要求

一磅肉,任他在那個商人緊貼他

心臟的部位割下來。大發慈悲吧:

收下三倍的錢;叫我把這契約撕了。

(4.1.223-27)

但是在夏洛「依法行事」的堅持下,波黠似乎已經無「法」挽回安東尼的命運。此後庭上的對白如下:

波黠 好吧,就這麼辦:

您唻安東尼啀必須準備敞開胸脯挨他的刀。

夏洛 啊尊貴的法官,啊青年才俊!

波黠 因為法律的意涵和精神

跟這張契約書上面所記載

違約當受的處罰完全符合。

夏洛 對極了。啊智慧而正直的法官,

你看起來年輕,卻那麼的老練!

波黠 因此您要坦開胸膛。

夏洛 對,他的胸部。

契約這麼寫的,對吧,尊貴的法官?

「緊貼他心臟」:一個字都不差。

波黠 確實如此。這裡可有個秤來秤肉的重量?

夏洛 我已經準備好了。

波黠 夏洛,您出錢,找個外科醫師來,替他療傷,免得他因流血而死。

夏洛 契約書上可有提到這一點?

波黠 是沒有這樣明講,但有什麼關係?

您這樣子行善事也是好的。

夏洛 我找不到,沒有寫在契約上面。

波黠 至於您,商人:您有什麼話說?

(4.1.237-56)

看戲看到這裡,觀眾一定覺得安東尼必死無疑,因為波黠已經要他立遺囑了。夏洛更是以為勝利在望,殊不知這是波黠的「量罪」計謀。如此看來,波黠豈非有誤導夏洛之嫌?

2.安東尼-巴薩紐-波黠的 三角習題

接下來的一小段話裡,安東尼表明了他的心跡:

幾句話而已;我已經有心理準備。

咱們握個手,巴薩紐。永別了!

……

替我向您可敬的夫人致意。

告訴她安東尼喪命的過程。

說我多麼愛您,蓋棺論定替我美言;

故事說完之後,請她來評斷

巴薩紐有沒有被人愛過。

(4.1.257-70)

巴薩紐也以同樣深摯的情感回應說:

安東尼,我已經娶了妻子,

她的可貴如我自己生命一般;

但我的生命、我的妻子,加上全世界,

在我眼裡都不如您的一條命。

我願拋棄一切,對,用那一切

獻祭給這個魔鬼,來拯救您。

(4.1.275-80)

然而,重要的是巴薩紐的新婚妻子波黠的看法。身在法庭親耳聽聞這兩個男人的真情告白,她作何感想?她的反應如何?我們聽見她立刻接著說:

尊夫人不會為此感謝您的,

要是她在場聽見您這樣的奉獻。

(4.1.281-82)

顯然波黠不認為這兩個男人之間的關係純真無邪。莎士比亞跟著又讓瓜添諾和尼麗莎說了類似的對白(286-90),更加深觀眾對這個問題的印象。 (to be continued)
這 齣戲近年來有多場重要演出,都把安東尼和巴薩紐的情感定位在同性戀或雙性戀。筆者曾經為文指出,安東尼給巴薩紐的信函(3.2.315-22),使波黠起 了警覺之心,從而決定親自前往威尼斯一探究竟,看看安東尼究竟何許人也,看看他跟自己新婚但尚未圓房的丈夫究竟是什麼交情;而她在法庭上親眼所睹、親耳所 聞的,幾乎已經證實了她最擔心的疑慮。剛剛才冒過一次選婿風險的波黠,不希望才要開始的婚姻將來會出任何差錯,自是情理之中。聰明慧黠的她,便在救回安東 尼一命之後,設計了戒指風波,回到貝兒芒家裡逼安東尼再度出面擔保,順利解決三角習題:

安東尼 我敢再一次擔保,

以靈魂抵押,保證您家老爺

今後絕對不會故意打破誓言。

波黠 那您要當他的保人。把這個給他,

叫他比以前那個更小心保管。

安東尼 看著,巴大人,發誓保守這個戒指。

(5.1.250-55)

上一回安東尼以肉體替巴薩紐做保貸款,這一回更以永生的靈魂做為抵押。波黠自導自演的這齣戲,鬧了大半天,大概就為了等安東尼的這句保證。波黠這樣做,不只是讓這齣戲更為討喜有趣,而是要藉此教訓丈夫,並且讓安東尼知難而退,以確保自己的婚姻。

要不要借刀殺人,這才是波黠的問題

然而,在這齣戲以「喜劇」落幕之前,有過驚心動魄的場面,卻是素來受到忽略的。

且讓我們再回到法庭現場。就在波黠兩度宣布判決,容許夏洛動刀,而夏洛也準備就緒,正待下手之際,她又拋出這麼一句:

且慢,還有別的話要說。

她要說的「別的話」,就是本文開始時引用過的「割肉不得見血」的法律條文。但是回到前面提出的問題:波黠究竟是在什麼時候決定祭出這個祕密武器?

波黠姍姍來遲、十足戲劇化的補充判決,真的只是要給夏洛足夠的機會,讓他見好就收?果真如此,夏洛應該輸得心服口服。又或者是波黠故意誘導夏洛,使他以為自己必然勝訴,因而掉進波黠設計的法律陷阱?果真如此,夏洛也是咎由自取,正應了一報還一報的老話。

其實,法庭裡的波黠,這時候很可能正陷於一個兩難的困局:要救安東尼還是不要?安東尼是她丈夫的摯友,理當相救──更何況這是法律所許可。然而安東尼也是她潛藏的情敵,理當翦除──而法庭裡只有她自己知道如何替安東尼解套!

以往的演出,即或留意到波黠和安東尼之間的競爭關係,卻無一真正著墨於這個重要的轉捩點。1999年Trevor Nunn執導本戲,把安東尼對巴薩紐的愛界定為同性戀,而巴薩紐比較像是雙性戀者。據此,Nunn對這個判決做了一個精彩無比的詮釋。在他隨後以電影拍攝 的版本裡,我們看到如下的場面:

1. 波黠宣布判決,同意夏洛依約取安東尼的肉。

2. 在法官波黠凝視之下,夏洛持刀向前,但是緊握著尖刀的雙手,卻停留在安東尼胸口之前,發抖不已,似乎無法下手。這時候,波黠一直冷眼旁觀,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3. 夏洛退後,然後磨刀霍霍、重振旗鼓,準備衝上前去。慢鏡頭的特寫顯示波黠眨了一眼,似乎是不忍卒睹。就在千鈞一髮之際,波黠大呼:「且慢,還有別的話要說。」

4. 波黠隨即拿起桌上的法典,迅速找到相關的解套條文。

5. 打贏官司的波黠,絲毫沒有愉悅的表情,反而十分沮喪。

這種安排傳達的是什麼樣的信息?

第一,波黠原本要她的新婚夫婿攜帶鉅款來威尼斯,為的是設法救安東尼一命。她來法庭,也是有備而來,知道透過法律條文的解釋,可以為安東尼脫罪。但是,她 在法庭裡看到了安東尼和巴薩紐流露的不只是真情,更是真愛,便改變了心意。由於全場除了她以外,人人都預期安東尼必死無疑,她正好借夏洛的刀殺安東尼,除 去心頭大患。

第二,夏洛雖然口口聲聲要求依約行事,似乎迫不及待想要幹掉安東尼,但是,真正讓他殺人,尤其在眾目睽睽之下,他還是有所猶豫。這一點當然是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包括波黠,甚至夏洛自己在內。夏洛因此也獲得些微正面的形象。

第三,波黠看到夏洛尚存的一點人性,她心中的慈悲心也被喚醒了,當下決定還是要救安東尼。因此,當夏洛要做第二次攻擊的時候,波黠立即喊停。

第四,安東尼終於獲救脫險,但,對波黠而言,這個問題人物終究需要解決。因此才有後續的戒指風波。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現在大家知道的真相不僅是波黠以她的法學知識救了安東尼一命,更是她原本不想救安東尼,反而準備借刀殺人。明乎此,安東尼和巴薩紐都已經知道,他們的親密關係已經結束,別無其他選擇了。

Nunn導演這一幕戲沒有添加任何文字,而是在字裡行間悟出弦外之音,詮釋安東尼-巴薩紐-波黠之間三角關係的絕佳方法。「且慢,還有別的話要說」:那「一眨眼之間的決定」乃是本劇最重要的關鍵時刻之一。

●本文摘錄自作者譯注之《威尼斯商人》(臺北︰聯經,2006)〈緒論〉「法庭觀察」章節。引文之後括弧內的阿拉伯數字代表劇中場次、景次,及行碼。(下)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