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品質眾生相 (18) :訪竹內弘高談UNIQLO等公司(游常山)

品質眾生相 (18) : 此篇訪談竹內弘高的作者:游常山   
他是我今年認識的朋友  現在任職天下雜誌特約記者



三年半前的舊作。留下來,敝帚自珍。一個星期密集整理,聽力提升不少。

這是一位傑出財經企管學者。才能從東京的一橋大學,被挖角美國哈佛大學。

他非常熟悉日本的『優衣庫』(UNIQLO)的公司,專訪圍繞著這公司和這公司領導人,柳井正。

當年60歲、現在63歲的前日本東京一橋大學商學院教授,竹內弘高,10年前,因為他擁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管理學博士的專業背景,而被延攬與全球知名的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波特,合寫【波特看日本競爭力】(Can Japan Compete?)因而聲明大噪.3年來,更以最新著作,【極端的豐田汽車】(Extreme Toyoda)而被視為企業戰略領域的大師。

10年後,竹內教授也單飛了,成為世界知名的管理大師,最好的證明就是: 2010年三月他就要轉赴美國學界的泰山北斗,波士頓的哈佛大學任教了。同時身兼哈佛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的主任,所以「我還是會經常回到東京,」他說。

2010年一月中旬,他他應台灣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之邀,訪問台灣,過去5年身兼趨勢科技公司外部董事,多年交情和研究的了解,他一直肯定張明正「打破傳統,不受框架」的創新領導,同時把張明正比喻成:「和日本Uniqlo公司董事長﹑也是首富柳井正一樣創新的CEO。」

在台北接受我專訪,竹內教授一身勁裝﹑不打領帶,高瘦靈活的體型不像60歲的歐吉桑,原來他酷愛打網球,維持健康。

以下是他獨家精闢分析日本企業面對全球化的近10來的軌跡和得失

問:我們從很大的問題開始。日本不像是其他亞洲國家那樣高速成長已經21年了,21年來,日本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競爭力遲遲無法提升?

答:去年有記者問我,我回答說,2010年對日本整個國家來說,「關鍵字」就是「主動進攻市場」(attack),我認為日本陷入「自滿」太久,需要去「進攻」,要去「攻佔下一個市場」「攻下一個產業」「攻下一個新的管理的新理論」,很多國家也是這樣.。

問:你的意思是「再創新」(reinvent)?

答:是的。

問:為什麼這個概念現在這麼重要?

答:因為日本現在有「領導危機」,你根本看不到像是你們台灣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這種型的,永遠在「attack」(攻擊),他是一個創業家,所以日本的公司有很大危機,我們看不到像是中國大陸﹑台灣﹑矽谷那種動能,因為這些地方的很多創業家,開始創業時候大概只有30﹑40歲,回顧快一世紀前,本田宗一郎﹑松下幸之助成立「本田技研」「松下電器公司」時候,他們也都非常年輕。你看日本現在很多歷經滄桑的資深傳產公司領導人(我不該說老,因為我自己也快老了),其實是應該有制度輪替,好比大集團的CEO像是總統那樣,上任做二任8年,然後該交棒給年輕的經理人,如果是只做一任4年,就實在不能創新,太短了不是嗎?

問:但是本來二任不就是8年了嗎?

答在日本是一任2年,二任只有4年。

問:所以,在日本,服務業和資訊業的世代交替比較明顯嗎?

答:是的,我們發現了一個新世代的領袖。例如,日本服飾業者Uniqlo 的創辦人柳井正(Tadashi Yanai),他們正要來台灣展店,上一次大概是一個月前,他在台灣招募員工,來了7百位應徵者,這就是我說的「攻擊者」,在一個舊的產業,用一個新的「商業營運模式」(new business model)這家公司就非常像是張明正的趨勢科技,在歐洲﹑在亞洲積極攻佔市場。

這家公司歷史才6年,算是一家新的公司,為了要和國際現有的服飾大品牌,好比瑞典的H&M,以及西班牙的 ZARA,美國的GAP,可以競爭,他們一定要走全球路線,而且一定要和這些廠牌有很大的差異,創辦人柳井正就是一個很有全球視野的新一代企業家。他的父親也開服飾店,但是基本上只有一家男士西裝服飾店,所以他算第一代創業,他接手後,經過幾次交學費的經驗,他企圖要改變服飾業者的世界版圖,他想要把這個世界版圖全部變成輕鬆的休閒服飾王國,這是他的企業使命,他希望讓這個世界休閒輕鬆化,他不賣西裝,只賣基本款。
過去你想到服飾業者,便宜一定無好貨,是不是?但是Uniqlo的個案,「便宜才正是好貨」,不但是好貨,而且強調,「最優的品質」且「合理的價格」,所以這就是他的營運公式,而不是一味告訴消費者,「你該穿什麼衣服?」反而是依賴顧客的主動回饋,柳井正說,「所謂Uniqlo服飾的產銷哲學就是:我們要製造那些元素,是顧客你們可以選擇,要什麼的服飾元素,才能符合你的個人風格?」所以,非常這家公司的產品個人化風格。

問:所以他的使命,反映了他企圖打破過去的社會嚴格控制,找到人性的風格?
答:是的,他希望打破框架,在現有的限制之外思考(go out of the box),直到目前,像是這種風格的領導者,總是被勸戒,「不行,不行,絕對不行,你這樣行不通!」但是今天,我們的企業環境,就是需要像是張明正﹑柳井正這樣的不墨守成規的企業家,其實日本今天之所以如此停滯,就是少了這樣的企業家。

問:但是我所知道Uniqlo服飾公司不是經營了60年了?

答:不是,他父親才是60年前開始,用這個Uniqlo服飾公司品牌,今年應該是第40年,至於柳井正他自己接手要改造這個企業,應該只是第四年。我答應張明正,如果柳井正來台灣訪問,一定安排他們倆緊密互動的時間,因為他們二人的領導風格非常類似。

問:他現在幾歲?

答:60歲。是會打破框架﹑非常有競爭力那型的CEO。

問:但是聽起來,Uniqlo服飾公司的生意模式,好像是西班牙的ZARA,也是定位在「便宜時尚」特色?

答:柳井正所導入的競爭策略是非常不同於西班牙的ZARA,他主攻的定位不是「時尚」(fashion)而是「服飾的元件」(parts), Uniqlo服飾提供的是非常基本的「服飾要素」(basic components),他們也在賣「科技」,如果你買了他們的產品,你也買了日本的紡織科技,最好的案例就是Uniqlo服飾的內衣,運用到日本紡織獨家科技的「Heat-tech」(保溫科技),光是去年就賣掉1千5百萬件,Heat-tech系列內衣,非常薄的衣料,但是非常保暖的內衣,而且人人買得起,是非常高的日本紡織科技。

問:買多少錢一套?

答:大概1千元日圓一件?

問:這麼便宜?

答:各種款式,「護頸」(turtle-neck)的大概2千日圓一件。「Heat-tech」系列的「護頸」(turtle-neck)內衣有10種不同顏色可以選,所以,可以搭配,外出服,創造顧客自己的「混搭」風格。

問:為什麼他一直堅持「休閒」風格?

答:他一直都是堅持「休閒」風格,他想到這個定位,是得自於美國的「Coop」文具專賣店的開店方式,學生可以帶著籃子進「Coop」文具專賣店,挑任何一種文具﹑書籍,結帳非常快,非常像是超市結帳模式,柳井正看了之後,說,「我也可以把這種開店模式用在服飾業,就是自助式。」

每一種款式都擺設出來,非常整潔,像是超市。

過去像他爸爸那個時代的服飾店,店員才能幫你拿衣服﹑試穿,這是「自助式」,創造你自己的風格。

問:十年前他以創新出名,但是現在他在台灣出名是因為低價。為什麼?

答:他的致勝策略就是「低價」加上「高品質」。他能夠做到低價,因為他有「一條龍」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製造生產體系,從工廠到店面,所以他可以整體調控,過去服飾業者通常是跟大盤批發衣服,大盤決定進貨成本,而柳井正的公司,不被上游廠商控制。

例如,日本有一家服飾品牌「VAN」他們就是有一個上游供應商「木堅 山」(Kashiyam),這個大盤商,告訴VAN所有店面,「能賣多少錢」「可以賣什麼衣服」他們沒有權利決定自己。反觀Uniqlo因為都是自己掌控,從一開始,就可以決定我要生產什麼衣服,而幾乎所有生產工廠多在中國大陸,所以也聽命於Uniqlo總部指揮,這個很迅速有效的「運籌管理」再賣到所有Uniqlo自己店面,所以這樣的「垂直整合」成本會大幅壓低,有這樣系統,當大陸變成貴了,還可以把工廠移到越南,甚至柬埔寨.。

所以Uniqlo可以控制自己的「供應鏈」,但是對這個公司,管理的「關鍵字」不只是「快速」而且是「高品質」;例如獨家科技的「Heat-tech」(保溫科技)內衣產品,今年市面買到的,就不同於去年的「Heat-tech」,事實上,這是5年前開始上市的內衣系列,但是每一年都有改款。

問:他生產的每一種衣服,都有高科技技術?

答:紡織質料的科技都是高科技的應用,所以用高科技結合紡織製造業,而所有這些合成纖維原料,都是和日本領先的纖維廠,「東麗」(Toray)的合成纖維部所製造的。

另外,像是牛仔褲,他們就和廣島一家紡織合作,我忘了公司的名字,也是最高品質的供應商。

問:這麼高品質,怎麼能這麼低價?

答:因為他們一訂購就是百萬件數的巨量。因為經濟規模。你只有像是他那麼大量,才會有談判力,因為經濟規模夠大,供應商願意降價

問:我們可以說Uniqlo是日本最成功的公司嗎?

答:是日本目前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也可以說是目前最有「創業家精神」的公司,最創新的公司,非常成功。

問:和新力公司或是豐田汽車比如何?

答:Uniqlo運用的也是這些高科技﹑汽車公司的心態來經營。好比,過去服飾業應該是很沒有效率的,因為有很多層的供應商,很小的工廠,Uniqlo的心態則是我們希望能像是「所有的科技(IT)公司那樣有效率」,所以他仿效的對象是美國矽谷的公司營運模式,或是像是你們台灣的台積電,也就是IT的營運模式。

好比你看蘋果電腦,有這麼多的創新,所以他也希望將服飾的生產銷售模式,變成像是蘋果電腦的產品一樣,所以,柳井正,他已經連續二年,是日本最有錢的人,「Forbes」的排名,他卻和我一樣,戴的是瑞士的「Swatch」手錶,三天前我遇到他,他就戴著這牌的手錶,他認為,「Swatch」是非常便宜,非常時尚,高品質,可以跟勞力士比,非常堅固耐用,而且,同一款表,可以有十種顏色讓你混搭衣服造型。

我18年前初次遇到柳井正先生,2年前他為什麼挑選我進入他們公司董事會的最高顧問會議(Advisory Board),就是因為他參加一個企業個案研討會,當時我所主講的個案就是瑞士的「Swatch」公司分析。他日後發展Uniqlo新的營運模式,就是從那次研討會開始。

問:是不是也可以分析一下,瑞典的H&M,以及西班牙的 ZARA,美國的GAP的競爭優勢?

答:這三家的營業規模都三倍大於Uniqlo,他們是強勁的對手,最大的差異是,他們追求的優勢都是「時尚」他們的利基客戶幾乎都是「永遠的21歲」,本季的最新流行款式﹑設計﹑顏色,這就是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對嗎?他們賣的是非常集中而精準的顧客。

Uniqlo反向操作,賣的是「基本款」像是「chino pants」(工作褲),是賣給所有的人,從3歲到80歲都可以穿,Uniqlo的所有產品,不像他的世界級的競爭者瑞典的H&M,以及西班牙的 ZARA,有區隔﹑有利基,Uniqlo就是不把市場區隔(segment)。

所以,如果你去任何一家Uniqlo店面,有老爺爺,有媽媽帶著小孩,有像我這種年紀,有年輕女孩,通通在同一家店挑衣服,你有在ZARA看到像是我這種60歲的先生在挑衣服嗎?或是80歲的老先生客戶?

問:不過他們還是有「ZARA小孩」「ZARA女性」「ZARA男士」還是有區隔的?

答:但是Uniqlo只有一個品牌。

問:瑞典的H&M,以及西班牙的 ZARA,美國的GAP全球重要城市都有店面,Uniqlo怎麼迎頭趕上?

答:在「全球化」這個面向,他們當然是遙遙領先,在紐約,Uniqlo只有一個店面,在巴黎也只是2個月前,開了一家店,他的策略是在大城市只開一家很大的旗艦店,然後,有很多層樓,瑞典的H&M,以及西班牙的 ZARA,美國的GAP,當然都有自己各大城市的旗艦店,但是大多設在百貨公司﹑購物中心裡面。

Uniqlo反而經常只在一個主要城市開一個大的旗艦店,少數像是紐約這種超級都會,他會在中心都會區曼哈頓開5個店而已,紐約成功後,他才會攻下一個市場,好比美國西部的舊金山。

問:柳井正從你身上得到什麼樣的國際化佈局的建議?

答:我的專長是「全球化」,我因此在二方面幫忙他,第一:如何招募全球人才?為了要在全球市場成功,必須要有全球營運人才。

目前,他的公司還是100%日本員工。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幫忙招募國際營運的人才。我們計畫幫他招足100位海外經理人。同時,也幫他培訓目前已經在任的公司經理人,讓他們成為全球化的人才。總共有200位經理人的人力資源計畫。
問:一定要是初出社會的新人嗎?
答:不一定,只要他們能在1年內快速上手,成為店長,5年內成為區域主管,這200位新人都可能成為Uniqlo未來的領導人。

國籍會成為一個問題。柳井正先生寫給我的卡片,他說他2010年計畫是,「是我的控股公司Fast Retailing的大遷移年(Great Migration of Fast Retailing People)!」

他的意思就是,日本國籍的員工,要很高興能在海外工作,所以Uniqlo中國分公司的總經理,說不定有一天會調派莫斯科Uniqlo當主管;「全球化」是非常困難,就像是很多企業所遇到的。這會是日本企業全新的商業模式?

問:舊的模式是什麼?新的模式又是什麼?

答:舊的模式是以出口為導向,只派一個日本主管去海外當總經理,成功了再移交當地培養的主管,但是Uniqlo的模式是非常像趨勢科技的模式,雇用全球各地﹑不論國籍的所有優秀經理人,所以在台灣可以雇用700人,在東京600人,菲律賓超過1千人,美國還有4百人。

這就是新的「全球化模式」,雇用好的人,派到世界各地,國籍不再重要。過去,都是日本人當最高主管。現在非常多元,非常像是顧問業者,像是資深的Accenture顧問公司,不管你是哪一個國籍,只要你能晉升到合夥人地位,根本沒有總部,而且雇用全球最優秀人才,讓他們一起經營。

我現在做的是,讓未來這200位國際經理人,分享同一個經營原則,同一個企業文化,很像有些公司所扮演的「文化長」角色,Uniqlo一旦成為全球公司,主管間需要分享公司文化和經營原則,所以我們要發掘「什麼是公司的核心價值」「什麼是公司的經營原則」,所以在任何一個公司經營的價值鏈,都可以照顧到。

問:2年前你進入這家公司,2年來你發現,這家公司有何不同?

答:我發現柳井正先生,有點像是張明正那樣瘋狂,日本人的管理風格,你知道,永遠是「改善」,而他們二人是「大刀闊斧」(chop)顛覆現況,他的夢想,是2020年達到今天營運規模的7倍。不只是營業額,利潤目標也要達到。依照這個願景,Uniqlo每年成長目標至少是20%,這真的是很瘋狂,這是「跳躍式的成長」。他是一個狂人,有很遠大的夢想。

問:他的個人管理風格是什麼?

答:非常事必躬親(hands-on)。「鉅細靡遺」,西方人說「上帝就在細節上」。我們管理實務上說,「管理」也同樣道理,絕不能疏忽細節,蘋果電腦的賈伯斯也是這樣,非常注重細節的管理。

問:你會如何定義他的企業文化?

答:他現在有一句「三段論」的企業文化說法,「先改變人的服裝,再改變人的習慣性智慧,最後就能改變世界。」

所以這個企業文化就是:「永遠在變」。

問:他怎麼能成為日本最富有的人?是公司股票市值增加嗎?

答:是的,他個人就擁有4成的公司股票。即使像是汽車業的豐田家族,全部持股也不過是2%。

我們需要新的公司領導人,既有股權,也有管理權,現在老派的日本公司,長久演變以來,專業經理人都是「沒有很多,這是錯誤的管理模式,的股權,也只有幾年的管理經驗」這是錯的。

問:那豈不是回到過去的「家族企業模式」?

答:是的,我就是如此主張。擁有所有權和管理權,就沒有公司治理的問題。

問:你認為這是最新的潮流嗎?

答:我主張的是賦予最高層的管理者也有公司所有人的心態,這樣他們「經營權加上所有人的心情合一」前提做到後,再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把他們制定的策略施展出來,如果只是四年,做到一半,只夠交棒給下一任。

問:那至少要幾年?

答:例如至少二任八年在位,專業的經營者才不會有過客心態。

問:他如此集權,有想過接班問題?

答:所以我們任務之一也是為他制定一個「接班計畫」。他希望接班人至少要比他年輕20歲。

問:他的兒子如何?
答:兒子已經在公司上班,但是他堅持,以後兒子確定只是家族持股的董事代表,最高主管要外部找。

問:為什麼?

答:他自己當初是為父親那家西裝店做事,兒子第一份工作則是為高盛工作,不同產業,路不一樣。

問:比較之下,新力出了什麼問題?

答:全球化競爭。30年前,新力和松下是勁敵,今天,最大的對手,也許是美國的蘋果,或是韓國的三星,都是,過去,新力只要了解松下做什麼就好了,現在「與敵人共舞」,既要和三星做生意,買他們的晶片,也要和三星搶同一個市場。

過去,他們只出口,「日本製造」品質好,但是現在消費者不在乎品質是否為頂尖,只要用「合理價格」買「最新產品」,他們也不在乎品牌,品牌忠誠度沒有了。最大的教訓,就是:真正能成功的是「內容本質」(content),你看蘋果電腦,大紅的iPod,賣的其實是音樂,而 iPhone賣的其實是「溝通」;如果蘋果位在的競爭位置是「大宗家電消費品」(commodity),消費者就會不斷期待殺價

問:新力有很大問題?

答:我覺得是。但是另一方面,競爭又是好的。例如,Uniqlo,就因為有世界級的強敵,才能更好,或是像是趨勢科技,也是有掃毒軟體的競爭者。競爭是好的。

你需要做的是,做些和對手不一樣的東西,那是真的挑戰。

問:新力能再反敗為勝嗎?

答:他們有科技,但是需要徹底改變心態。從製造業,變成內容提供者。

問:我一直以為新力已經是內容廠商了?他們有電影公司?

答:他們在電影這個領域有。

問:豐田汽車呢?

答:豐田,依照我個人看法,很快就會回復元氣,整體汽車業已經受到豐田的影響了,現在豐田的競爭主要是三方面:

第一,新興經濟體的汽車工業的競爭,例如印度的塔塔汽車,已經可以出產2千5百美元(不到8萬台幣)的汽車了,過去,豐田看的對手都是福特﹑通用這一個級數,沒有想到印度超廉價汽車會起來,

第二,新形態的汽車,環保(電動引擎)汽車大為流行。所以現在電子業者也可能跨界成為汽車業者,所以電動車,也會對豐田的傳統汽油引擎車造成衝擊。中國現在做電動車,將來可以輸出,搶走豐田在世界的市場。

第三,是消費者觀念革命,有人自問:「為什麼我一定要買車」?很多人願意騎單車,或是有人主張公共運輸,把公共運輸系統整體改善,所以不需要人人買車。

問:當他們要改變既有的「豐田模式」,是什麼樣的原因下?

答:他們很聰明看到世局轉變。他們有出版「豐田模式」(Toyoda Way),如果你讀過那份文件,其實日期只有到2001年而已,意味著,以後的「豐田模式」都不是這樣,他們是一個會「持續改善」的公司,經常「創新」的公司,企業發展精神面,這方面不會變化;但是「持續改善」和「創新」的具體做法﹑內容,一定會變化。

問:那現在「豐田模式」(Toyoda Way) 2011年的內容是什麼?

答:過去2001年豐田企業文化有四個支柱,「不斷改善」「現地務實主義」(Genjigenbutsu)「對人尊重」「永遠挑戰」。現在就不知道了。
問:你也是豐田的顧問嗎?

答:不是,我只是研究者。

問:你總是回到豐田做研究?

答:我們現在有一個新的「豐田模式」研究計畫,3年前開始的。計畫名稱是「危機後的豐田」。

在汽車產業,一個新產品研發時程,是5年,但是服飾業的研發時程只要5個月,而防毒軟體產業,說不定5星期就要更新了。「產業循環」很不同。但是「豐田模式」經過長久醞釀,常會有「碰!」的爆炸式的飛躍成長,每日改善的成果,例如,「油電混合車」的Prius就非常成功。

問:做「豐田模式」研究,你都會問哪些關鍵問題?

答:我們上一本「極端的豐田」(Extreme Toyoda)出版後,他們讀過後其實很高興,說「你們的研究讓我們赤裸裸無所隱藏」,他們都知道我們研究提出的觀點,但是他們自己人討論,不會用學術觀點的語言來表達,所以,他們會說,「我的天啊,這些教授真的把我們都曝光了!看透了我們。」

為什麼可以做到?我們一共訪問了220人,工程浩大,所以他們很肯定我們的研究成果,說我們說的是事實。他們說,讀這本書,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豐田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每一個員工進來時候,就只看到豐田模式的成功,從來沒有看過失敗,所以,這本書提出部份觀點:哦,「豐田模式」也會跌跤,為什麼我們「豐田模式」也會跌跤?所以有外來人以客觀分析來看「豐田模式」,他們肯定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所以他們想要導入的新「豐田模式」會是:「我們做錯了什麼?」「我們要如何再度成功?」他們需要一個外來者用客觀的眼睛來看這些。「極端的豐田」的研究最原始有三位作者,後來又多了一位作者,共四位。

問:那你們這本新的「豐田研究」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答:他們了解到「豐田模式」是以舊有的「線性思考」,認為世界就該照著既有的模式走,認為只有管理得當,每年就應該成長,而且認為會永續成長,所以最大的問題,就是「豐田模式」的員工沒有面對過失敗,不知道如何因應。相反的,Uniqlo常常犯錯,總是小失敗不斷,反而應變能力十足。因為公司規模小,失敗教訓也不會太昂貴。

問:你曾接受美國「商業週刊」採訪說,日本的管理教育MBA總是被世界排名疏落,所以沒有進入排名,現在你認為如何?

答:日本的管理教育要能進入全球競爭,首先要得到國際認證,我們正在推動日本管理教育認證,認證系統是「Aequis」,已經十年。我們在東京一橋大學商學院的MBA已經成功吸引了世界7成的國外學生,很多是台灣來日本留學的。我們也是日本所有大學MBA課程中,唯一要求要考美國的「GMAT」考試的,而且要達到600分才能申請。所以,我們也有歐美的申請者,不過我們班很小,每年只招收55位MBA學生。

問:你怎們看日本的整體現狀?

答:日本再度發展,第一,還是要靠科技,而且還是要靠綠色科技,我們應該和台灣﹑中國大陸一起合作,開發新產品,攻佔新市場,而中國大陸是我們最大的市場;第二,我們需要廣求世界的人才,建立全球人才庫。我們日本的企業都是很大型﹑很複雜,這些企業碰在一起,都是老模式,就是會缺新的「商業模式」。我們只能和日本以外的國家合作,例如台灣﹑韓國。最大的市場印度﹑中國,所以結合這些人才﹑資源才能進攻新市場。

例如,新力一旦有了新的商業模式,就可以對消費者有新的「價值主張」,新的商業模式就會誕生。

問:所以,你很樂觀?

答:我們已經學會教訓,就是絕對不能讓日本人一意孤行,一定要結合亞洲其他國家一起進攻新市場。我們一定要「開放來源」(open sources),所以日本要開始接受新的移民,新的跨國合作模式,才會成功。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