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陳寬仁八秩紀念文集》序引
作者簡介: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75),英國Essex大學統計暨作業研究碩士(1978)。曾任職於飛利浦、工研院電子所、摩托羅拉、杜邦。現為「華人戴明學院」負責人。著作有《生產管理:策略與 實踐》、《品質成本管理》;譯作有《Simon管理行為》、《管理三部曲》、《戴明領導手冊》、《轉危為安》。編著:《台灣戴明圈》(2008)、《戴明博士文選》(2009)、《轉型》(2009)、《系統與變異》(2010)等等。
|
書名的故事
這本《長青:陳寬仁八秩紀念文集》原想取為《龜山長青祝嘏壽》,因為壽星陳寬仁老師現在住龜山鄉的長庚養生村。不過我跟他說,『長青』簡明有力,何況在漢字文化圈中,舉凡有「青」作為漢字構件的,無一不美
── 有「青」為右文的,都表示「美好」,如:情、晴、靚、清、倩、請、靖、菁 (「靜」大概也算,假如愛靜的話)。台語的「青」也有此義。另外,我也想起哥德的話:「所有理論都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樹常青。」此外,陳老師似與『長青』特別有緣,請參考本書的《陳寬仁簡單年表》──1995年:榮民總醫院邀為長青樓護理人員講授工作改善。20 12年中國工程師學會的年會,他首次晉級為長青會員(八十歲)。
本書是怎樣的書?它是陳老師的一些朋友給的祝福,祝福壽星生命長青。作者們各自從自己的角度和因緣出發,敘說他們與壽星的友情故事,說一些多年交往的感想及感動。長者能多鼓勵朋友與後進,做事讓人覺得其用意最仁厚可感。那樣,社會上一代一代的人可各顯神通,得以發現他們的潛能。鄭板橋的《詠蘭詩》說得好:「莫嫌今歲花開少,還看明春發滿盆。」
本書乃友情之書。人生能有多少好朋友可抬槓?如果有友如莊子,吾願為那被莊子對照的惠施。雖然,《莊子‧天下》說他:「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本書採用不少陳老師的書信和談話,當初沒想到這些會收入書中,所以多屬真心的交流
。
本書即使有圖 (照片) 與文,書中說到不少陳老師的故事,不過這些必然無法完全「再現」他的風格。我在編書的過程中,常常會想到,讀者會是誰?他們如何透過本書來了解陳老師這個人,以及書中所提到的許多師友、機關團體、專業活動和專業術語、時空的隔閡等等。我常常提醒自己這段說法:「正文固然非常重要,但缺少前後關係,左右呼應,便了無生氣……故事的趣味是喧染出來的,故事的特質是演述的方式所賦予的。演述故事的整個過程:腔調擬態、聽眾的刺激與反應等,對土著的意義之重大,毫不亞於正文。」[1]
工業工程及品質經營的一頁史詩
我們之所以能夠出版這本書,主因是壽星和作者群都有很高的興致。過去數年來,參與者從彼此的互動中,應該都會覺得有所收穫。胡適之先生說得好:「一個人的生命全靠興致。興致一衰便無生趣了。」我們從合作互動中,寫出許多台灣的品質活動發展史的真實和真情。有時,一個人的熱心會點亮我們的士氣。我相信本書或可作為中華民國的工業工程發展史及品質經營發展史之參考。
作者們的年齡全距 (老幼之差),可能超過五十多年。彼此的成長過程和經驗,也很多樣化。而多樣性和團隊的綜合效能 ── 即陳老師說的:「在團隊中,按人頭計,一加一當然是二;如按頭腦計,一加一遠大於二。」──我們的自覺寫作,也讓本書在一片頌讚之聲中,還能保持個別的特色。
每一本多人作品的選集,它的內在關連,都可能是各式各樣的。本書的近二十篇文章亦然,可以依許多人物與事項來做千變萬化的層別。換句話說,我採取的介紹方式,或許是片面的,幸虧貫穿各篇是我們美好的回憶。我努力讓「目次」豐富並將內容盡量簡化,又嘗試編寫些相關的參考資料希望讀者先讀「目次」,然後各取所需。本書既然是一本書,就有它特定的目的(purposeful),它就是一個系統(所以我將極小部分重複處,共同處理)。
陳寬仁是怎樣的人?讀者可從他為本書撰寫的《致謝辭與自述》和《簡易年表》中了解大概。陳老師的活動圈主要是軍旅(中正理工學院,一些他去演講過的兵工廠,航空基地和國防部等)、教學(或許兼任過七八所大學,主要是淡江、中原和東海等大學)、學會(品管學會為主和工程學會等)、企業界顧問的經驗。本書中有四篇是高雄華泰電子公司的同事所寫的,陳老師長期在該公司輔導過現場的改善活動,多年來讓他們念念不忘。
從1990年代初期,陳老師在中國各地也有許多因緣。陳老師也經常參與許多社團活動,譬如說,我們不定期的讀書會和電子郵件的討論會,或品質學會的社群 ──70-90年代中之前,它稱之為QCRG(「品管研究小組」),它曾是該學會的智囊團,近10年分化為QKC(「品質知識社群」)和研究發展委員會。本書至少有四人提到他們在1970和1980年代參加QCRG時的同事情誼。由於它是個橫跨20多年的鬆散的同好組織,每位作者的敘述內容稍微不同,這多少是會員「多樣性」的顯示,無損於該團體的貢獻。
又,多人提到陳老師的神來之筆:「他寫出『從學術裡找實際的應用,在工廠中求理論的實踐』 (有兩位的原稿將「工廠」改為「行動」),為《品管月刊》的宗旨定調。」陳老師憑他好記性,告訴我他的靈感源自當年《科學月刊》訪問過品管學會的主要幹部和某些QCRG的成員。我當時記下陳老師的記憶:「這兩句話,是《科學月刊》主編曹
(一位數學家,什麼亮?)帶同一位助理謝小姐在學會九樓訪問晃三,我陪著。他們問有沒有宗旨等等。晃三回頭問我。我也是一時褔至心靈,寫下這兩句給他們看。如能找到當年的《科學月刊》,應有一篇文字。」
感謝《科學月刊》社提供免費資料庫。這篇訪問稿的作者是謝瀛春,標題為「統計在品質管制中扮演的角色」,(1977年5月號,
第89期),全文可在 http://210.60.224.4/ct/ 找到。它也收入我的網頁:http://demingcircle.blogspot.tw/2012/07/197705.html
第89期),全文可在 http://210.60.224.4/ct/ 找到。它也收入我的網頁:http://demingcircle.blogspot.tw/2012/07/197705.html
本書內容簡介
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是「朋友的客氣說法」,他們乃是當今海內外品質管理界的精英。「第一部」是談「陳寬仁與我」、「說起陳寬仁,讓我想到……」、「我看陳寬仁」等等互動的故事。每位作者的資料請參考書各篇開始的「作者簡介」。各篇的排序,多少以我認為作者的年歲為主,長者為先。
在「第一部」中王晃三在美國休假時為我們寫出一篇佳作。張有成、孫中亭、夏太長和王治翰都說了陳老師的軍校的師友和故事。官生平特別與陳老師有半個地球上的互動,他們之間的種種奇遇和巧合,且聽他慢慢道來:《退休教授生涯的標竿》。戴久永將陳寬仁比喻成台灣的朱蘭 (J. M. Juran ── 請參考我社的《管理三部曲》(Managerial Breakthrough)) 。王治翰寫他們編簒台灣的品質發展史的故事。潘耀徽等人,都在品質管制學會(後改稱品質學會) 的活動上和業務上,與陳老師深入互動。尤其特殊的是,在夏太長「陳寬仁老師是國內推動系統分析的先驅」一文之後,陳寬仁老師為我們簡釋「什麼是系統分析?」以我有限的知識,陳老師和盧瑞彥、王晃三、官生平等人,都有很親切的交情。盧瑞彥也是陳著《工程經濟》(2004年版)的作序者。
張智翔、楊秀雲、李明珠、賴貞伶等四位,都是高雄華泰電子公司‧系統產品事業部的朋友,陳老師與他們有十餘年的友誼。「第一部」中還包括鄙人
(鍾漢清) 與美國的品質大師William Scherkenbach。Bill的信中提到
“I especially like #113 ” ──《品質人語:第113則》:「在團隊中,按人頭計,一加一當然是二;如按頭腦計,一加一遠大於二。」這可以作為本書的信條。
本書「第二部」內有比較多的「夫子自道」:陳寬仁老師撰的《我與『工業工程』》、《陳寬仁簡單年表》和《致謝與自述》等篇。我建議讀者先讀「簡易年表」,它可作為各篇的參考座標,也方便讀者鳥瞰他的半輩子多的生活的一些面向。讀者或許可以從這篇入門。《我與『工業工程』》的附錄介紹陳老師很擅長,而且是重要的領域:「技術文件」的管理和相關手冊的編製。我們從本書「第二部」的「養生村遊記:戴明學院2012年年會……」(即也可稱之為《記「養生村」、「品質學會」、「華人戴明學院」》)的參與者名單,還可以知道有很多朋友無緣參加我們的這次筆耕。「留在底片上的東西是永恆的」,謝謝官生平夫婦和蕭亞洲先生,我們10月14日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第四篇是我簡介陳老師的著作,而他的期刊文章只介紹到1975年他留學歸國為止──1975年之後的主要文章,比較容易找到──讀它們可看出陳老師年輕時的文筆英姿。
陳老師的著作中,他可能最重視的是《工程經濟》和《品質人語》。前者是本長青的教科書,現在市面上仍很暢銷。這本書有一大特色是作者將過去30年台灣的許多重大建設都寫成「陳氏個案」──這一優點是讓學生有親切的「在地感」,可是它的缺點是可能失之過簡。這本書的許多優點,譬如說探討飛行的禽鳥類撞擊飛機的問題,這類意外現在還經常發生。優點我在本書的《簡介陳寬仁部分著作及藏書》會談到;此處只簡單談一下「以剪報的方式來寫個案」方式的缺點。(我採取很嚴格的書評標準)譬如說,現在的報紙和期刊等對於台電公司的各核電廠的報導,相當多,所以陳寬仁的《工程經濟》中的兩個案,就只能讓學者了解台灣核能產業起步時的一些面相而已。
個案法也教我們:世界上重要最基本的問題,往往是答案不只一個,有的問題甚至沒有答案,只能加以探討,使之漸趨明朗,或更見精微。我們對於書中諸多的台灣公共建設個案的探討,也必須採用同樣的方式繼續去探討。我們也應該牢記戴明博士的說法:「經濟管理的目的是要協助人們將事情做得更好。」( W. Edwards Deming: “The aim of management
should be to help people to do a better job.”) 這可能與陳老師在「致謝辭與自述」文末中說的,「讓我們做工的可以大聲講話!」異曲同工。
《品質人語》之成功,從它在本書中為一些作者多方引用可見。讀者從這些樣本,或許也可知90年代初的陳氏幽默。我在介紹陳老師的著作一文中,會進一步討論這本語錄的許多妙處。
陳老師的師友和英雄
陳老師的師友很多,「國之英」級有之(長官,不是朋友)、「時之傑」(本書作者群等等)、「人之望」(老師,不是朋友)。譬如說,本書王治翰在他的文章中說的:「……寬仁學長知道以後,立刻請學會的創始會友周詠棠先生介紹我到廈門大學參訪。周先生是早年廈大的校友,事業有成,與母校關係密切。因此,我受到很親切的接待。」讀者從《陳寬仁簡單年表》∕
(1992年8月)
,可知道他還是新疆質量管理協會的名譽理事。
其實,更重要的他的師友的關係網絡。1960-70年代的中心是簡立 (元衡) 將軍──「中正理工學院」院長和「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這在陳寬仁老師撰的《我與『工業工程』》和《陳寬仁簡單年表》--建議讀者先讀此兩篇--中,可以很清楚地讀出來;夏太長的《陳寬仁老師是國內推動系統分析的先驅》也可參考。而陳老師自述他與中衛中心的關係為:「中衛中心在民國74年成立,在生產力中心任職的顧振國(顧祝同的侄子,簡立的女婿)介紹我見高辛陽,受聘為評審委員。」
2010之前,我打算研究領導學 (Leadership),請問陳老師佩服的另一領導者是誰?他答是中正理工學院院長董萍中將。講到林洋港先生將「董院長外職調任鐵路局局長」(1980) 時,董先生上任前,微服訪問各地的平交道管理員,這是典型的到第一線去了解系統問題的好辦法。網路上有簡將軍和董將軍的資料,如《董萍將軍訪談》等,也可參考。當然,最好聽的逸事和當事者的語氣及神情,請設法找陳老師來說故事。
陳老師的一些「國之英」級的師長和長官,如我沒有提及的李國鼎先生等人,其高風亮節,其功勞和價值典範,總讓我想起司馬遷的說法:「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我可記幾本陳老師跟我借過的書:《食品安全》、《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2],雷穎著《造化遊戲四十年:雷穎回憶錄》[3],第一本書他當作演講的參考資料。李國鼎是他的老長官。雷穎是兵工前輩,該書是本很精彩的回憶錄,可供陳老師回憶錄的寫作參考。
請多與善於說故事的陳老師互動
我還想提一些交朋友或親身認識我們的方法。2012年11月16日,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和台北的華人戴明學院有一場祝壽會兼新書發表會。
2012年初,陳老師經電腦斷層檢驗,發現患慢性支氣管萎縮症
(COPD)。他遵醫囑,住入林口的長庚養生村。我們2012年10月14日的戴明博士紀念日之聚會,就選在那兒舉行的,並順便為陳老師祝壽。請參考本書「養生村遊記:戴明學院2012年會」一文,它包括陳老師初到該寶地給我們的感想錄和記事的集錦。
這讓我想起連雅堂先生在1912年想到「(西)湖上居」、「青山青史各千年」── 陳老師到青山千年,一定要把回憶錄《陳寬仁:八分之六》完稿。
陳老師現在住養生村,他很歡迎朋友的預約造訪,而我們很高興有緣與你在此書中見面。朋友們,如果你有興取得本書的紙本,可以感受一下手指觸摸紙張時的純美感受,那您很幸運。如果您我在網路上閱讀 (請輸入本書書名去搜索),那也是一種機會呢。
謝謝:本書出版經費由吳鴻淇先生及人文促進基金會贊助;封面設計:劉晨怡;ISBN書號申請:郭展昭先生。陳老師二度潤飾本書。更感謝本書的美、台作者群。
今天我舉杯敬祝先生努力加餐飯,------暢飲葡萄美酒在養生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