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迷信供應商或高科技能取代嚴格的追求完美的決心
謹以此篇剪文紀念 2008年東海戴明學者講座
和1972年的宗達工業公司的piston ring之實習
老豐田人看豐田在汽車製造上存在的問題
DATE | 2008/10/15 |
---|
圖1:左右汽車外觀品質的人類眼睛錯覺。如果用細長板遮在斜向平行延伸的2條線,則左側下方線條的看上去較低。 |
與其他企業相比,豐田表面看來還算一帆風順,但已經有人指出豐田的製造現場開始逐漸呈現出來的問題。這就是比顧客目光更嚴厲的已經離退休的老豐田人(OB)。
第一個問題,是部分“不學習新技術的技術人員”的存在。這些人與考慮如何製造出讓客戶真正滿意的汽車相比,更多地考慮的是“追求生活穩定或者出人頭地,才進入豐田汽車的”。
豐田汽車大約7成左右的部件是從外協廠商採購的。通過與豐田汽車切磋琢磨,該公司的外協廠商具備了相當高的製造能力。利用這一便利條件,這些 技術人員“稍有事就馬上招集外協廠商,要求他們做這做那。但是最關鍵的自己卻沒有能夠引以為豪的技術,只是將業務全部外包出去。甚至有的員工只是考慮如何 把工作外包出去”。對於“很少親自開車測試,只聽測試車手的講述進行改進的開發人員”,這樣的批評也同樣適用。
另一個問題是“過度信賴”CAD/CAM。在07年舉行的一次豐田OB會上,高檔車的車體外觀品質成為討論的話題。對於車體的部分部位,與會 的OB們均感到“圖紙的處理方法欠佳”。“有時CAD上看到的樣子與實車會有微妙的差異。這要在以前早就返工重做了。只要進行試製,馬上就能發現這種問 題”。
雖然CAD/CAM有了長足發展,但CAD畫面上的設計品與實物之間依然存在差異。例如,CAD/CAM尚不能彌補人眼錯覺之類的感覺差異。 舉例說明,假設有斜向平行延伸的2條線。如果用細長板遮在上面(圖1),則左側下方線條看上去與其右側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略低。
另外,圖紙與實物間還存在加工誤差問題。例如,想用沖壓機以某種曲率半徑折曲鋼板,但要與圖紙毫無二致地成型卻並不簡單。鋼板在塑性範圍內產 生變形,但如果在加工後從模具中取出,則彈性變形部分會略微復原(回彈)。車體外板的形狀越複雜,這種回彈變化就越難以預測。而且,還有加工過程中鋼板硬 化的棘手現象。因此,鋼板不會完全與沖壓模具相同的形狀。如果缺乏經驗及技巧,則沖壓之後達不到規定的曲率半徑,經常會出現被製造現場稱為“松楦兒”的現 象(圖2)。
如果將這種松楦兒的鋼板與樹脂部件貼合在一起使用,則兩者之間會產生質感差異(圖3)。在豐田汽車的製造現場,將這種差異稱為“味”。對這種微妙的“味”,“本應反覆試製,同時進行調整”(上述OB)。比如事先預估回彈量,對沖壓模具的形狀進行微調。
不言而喻,無試製生產有很大好處,今後向無試製生產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不過,豐田汽車的某OB吐露了這樣的至理名言。“即使是量產車也照樣有返工的膽識,這樣才能實現無試製生產”。(記者:近岡 裕)
圖2:車體鋼板沖壓加工的理想狀態及現實狀況 想要以一定的半徑垂直折曲1枚鋼板,如果用一般方式進行沖壓,鋼板會出現翹曲。這成為與圖紙間的誤差。 |
圖3:沖壓後的鋼板與樹脂部件的質感 如果貼合在一起使用,會產生質感差異。 |
■日文原文
顧客以上に厳しいOBの目に映ったトヨタの「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