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Toyota設計開發人員的新課題

Toyota設計開發人員的新課題 新一代的必須力圖親近或超越顧客
不要太迷信供應商或高科技能取代嚴格的追求完美的決心
謹以此篇剪文紀念 2008年東海戴明學者講座
和1972年的宗達工業公司的piston ring之實習



老豐田人看豐田在汽車製造上存在的問題
DATE 2008/10/15 印刷用網頁
  【日經BP社報導】

圖1:左右汽車外觀品質的人類眼睛錯覺。如果用細長板遮在斜向平行延伸的2條線,則左側下方線條的看上去較低。
  近來,各媒體紛紛報導了受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低迷影響,豐田汽車將下調2008財年(截至2009年3月,2008年度)合併結算業績預期一事。 2008年10月8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的題目是“預計營業利潤減少4成”。指出雖然情況相當嚴峻,但豐田仍可確保“1兆3000億日元左右的營業利 潤”,在日本製造業中依然稱得上是“優秀企業”(Excellent Company)。

  與其他企業相比,豐田表面看來還算一帆風順,但已經有人指出豐田的製造現場開始逐漸呈現出來的問題。這就是比顧客目光更嚴厲的已經離退休的老豐田人(OB)。

  第一個問題,是部分“不學習新技術的技術人員”的存在。這些人與考慮如何製造出讓客戶真正滿意的汽車相比,更多地考慮的是“追求生活穩定或者出人頭地,才進入豐田汽車的”。

  豐田汽車大約7成左右的部件是從外協廠商採購的。通過與豐田汽車切磋琢磨,該公司的外協廠商具備了相當高的製造能力。利用這一便利條件,這些 技術人員“稍有事就馬上招集外協廠商,要求他們做這做那。但是最關鍵的自己卻沒有能夠引以為豪的技術,只是將業務全部外包出去。甚至有的員工只是考慮如何 把工作外包出去”。對於“很少親自開車測試,只聽測試車手的講述進行改進的開發人員”,這樣的批評也同樣適用。

  另一個問題是“過度信賴”CAD/CAM。在07年舉行的一次豐田OB會上,高檔車的車體外觀品質成為討論的話題。對於車體的部分部位,與會 的OB們均感到“圖紙的處理方法欠佳”。“有時CAD上看到的樣子與實車會有微妙的差異。這要在以前早就返工重做了。只要進行試製,馬上就能發現這種問 題”。

  雖然CAD/CAM有了長足發展,但CAD畫面上的設計品與實物之間依然存在差異。例如,CAD/CAM尚不能彌補人眼錯覺之類的感覺差異。 舉例說明,假設有斜向平行延伸的2條線。如果用細長板遮在上面(圖1),則左側下方線條看上去與其右側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略低。

  另外,圖紙與實物間還存在加工誤差問題。例如,想用沖壓機以某種曲率半徑折曲鋼板,但要與圖紙毫無二致地成型卻並不簡單。鋼板在塑性範圍內產 生變形,但如果在加工後從模具中取出,則彈性變形部分會略微復原(回彈)。車體外板的形狀越複雜,這種回彈變化就越難以預測。而且,還有加工過程中鋼板硬 化的棘手現象。因此,鋼板不會完全與沖壓模具相同的形狀。如果缺乏經驗及技巧,則沖壓之後達不到規定的曲率半徑,經常會出現被製造現場稱為“松楦兒”的現 象(圖2)。

  如果將這種松楦兒的鋼板與樹脂部件貼合在一起使用,則兩者之間會產生質感差異(圖3)。在豐田汽車的製造現場,將這種差異稱為“味”。對這種微妙的“味”,“本應反覆試製,同時進行調整”(上述OB)。比如事先預估回彈量,對沖壓模具的形狀進行微調。

  不言而喻,無試製生產有很大好處,今後向無試製生產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不過,豐田汽車的某OB吐露了這樣的至理名言。“即使是量產車也照樣有返工的膽識,這樣才能實現無試製生產”。(記者:近岡 裕)

圖2:車體鋼板沖壓加工的理想狀態及現實狀況 想要以一定的半徑垂直折曲1枚鋼板,如果用一般方式進行沖壓,鋼板會出現翹曲。這成為與圖紙間的誤差。
圖3:沖壓後的鋼板與樹脂部件的質感 如果貼合在一起使用,會產生質感差異。




■日文原文
顧客以上に厳しいOBの目に映ったトヨタの「課題」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