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新書:《 戴明博士文選: 統計品管到淵博知識》The Essential Deming

新書:《 戴明博士文選: 統計品管到淵博知識》(The Essential Deming)




〔Hermann Hesse〕人的生命和詩人的作品從成千上萬條根中生長出來,只要生命沒有終結,它就在接受成千上萬條新的關係和連繫假如把人的一生從開始到終結,連同那全部錯節的盤刯都記錄下來,也許會產生一部史詩,像整整一部世界歷史鈉那樣豐富。......晚年和最後歲月那個無窮無盡的關係網仍在一天天變大,變得更加多彩多姿,只要記憶還清醒,那全部稍縱即逝的事物和所有的經歷都一點也不會消失。

M091.jpg






序言 (David Kerridge)
編譯序 (鍾漢清)
致謝
第一篇☆☆《戴明統計品管九講》 6

☆編輯說明 (鍾漢清)

☆劉振原序

☆第一講 統計的品質管制在工業上的利益

☆第二講 統計知識對工程及其他基本知識之關係...

☆第三講 變異性的特殊原因和共同原因...

☆第四講 尋找特殊原因而發生的兩種錯誤

☆第五講 有關管制圖的幾個基本觀念...

☆第六講 判斷管制是否存在的管制圖法
☆第七講 用實驗室方法做的幾個實驗

☆第八講 生產期間管製品質的管制圖法

☆第九講 驗收抽樣

☆戴明博士訪談(統計與品管)...

☆☆戴明序彙總和書評《統計品管》(第四版)...

☆☆戴明︰Walter A. Shewhart 百年誕辰紀念文...
☆☆品質標準的性質與起源 (W. A. Shewhart)...

☆品質標準的性質與起源...

☆☆經營管理轉型
☆西式管理風格必須改弦更張..

. ☆OUT OF THE CRISIS 第二章經營十四責任

☆戴明︰對於某醫院之經營管理的筆記...

☆好主意的反效果...

☆系統錯誤探索實例...

☆☆統計專業論文
☆戴明︰從事(統計)專業實務之原則...

☆戴明︰統計推論的界限 (含《實驗改善手冊》序)..

☆戴明︰以概率作為行動的根據...

☆☆ 尾聲與前瞻...

戴明博士希望大變革 
 Ed Deming wants big changes, and he wants them fast.
August 1, 1990... He has always looked younger than he is, but even with that he is clearly old. He moves slowly through the hotel lobby, preceded by his ample stomach, leaning forward slightly and looking straight ahead through his glasses. From a distance, he...
 Smithsonian 月刊1990年8月號

戴明博士文選 : 統計品管到淵博知識 / 戴明原
著 ; 鍾漢清, 劉振翻譯. -- 初版. -- 臺北
市 : 華人戴明學院, 民98
面 ; 公分


ISBN 978-957-28176-6-7(平裝)

Foreword

David Kerridge

W Edwards Deming is best known for his writings on management. But in the course of a long and active career he contributed to physics and statistics, as well as management.
This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fields is strikingly similar to that of Walter A Shewhart, who inspired so many of Dr DemingÕs advan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physics can be seen in the work of both.

These great men studied physics at a time of change. The new physics did not just bring the discoveries of Relativity and Quantum Theory, it brought about a fundamentally new way of thinking. To achieve the accuracy needed for the new physics, ideas had to be expressed in a way that could be checked, instead of assuming that their meaning was obvious.

They used this exact way of thinking in all the work they did. What is surprising is that they saw that the advantages were even greater in applied science than in pure science.
For example, what do we mean by saying that a scientific theory is true? Many ideas once treated as certainty have been disproved. Nobody knows what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future. All we can say is that the latest theories make better predictions than the old ones. But these in turn may be replaced by others, better still.

This came as a shock to pure scientists who had, until the 20th century, believed in the absolute certainty of scientific truth. But Dr Shewhart and Dr Deming saw that this dynamic model of discovery was just what was needed in applied science - and from this realisation they developed the PDSA cycle of never-ending improvement.

Take another example. The new physics requires us to define every scientific concept in terms of actions (operational definition). There is no one right way to do it: new methods of measurement are always being discovered, and they give different answers. But we must know which method was used, if we are to compare results.

In pure science, there is only one purpose,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So we choose the method that theory suggests is more accurate, in some sense. But in applied science, we usually collect data for a particular reason - to take action of some kind. So the action concept can be applied to the complete system, of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We choose the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a measurement that is most relevant to the actions we will take. Hence we see "On Probability as a Basis for Action".

There are other examples, but these illustrate a general principl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Dr Shewhart and Dr Deming often seem strange to those who only know the methods usually taught. But when we see a difference, we should look for the underlying reason, which is the strict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which arose from the new physics.

These papers deserve the most careful and detailed study.

讀 {蜂蜜與塵土}(Honey and Dust) 提到某敘利亞人有「高康大式鬍鬚」,翻譯者解釋一堆「高康大」何許人也,卻沒說這是什麼鬍子。

高康大應是十五、六世紀拉伯雷(F. Rabelais)《巨人傳》(Gargantua et Dantagruel)的主角,我十年前還提過:

鍾漢清《戴明領導手冊》譯序兼中文版導言: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學習、鍛鍊出新領導者本事,它也是戴明哲學應用於現場領導改善、培訓大全。本書為作者休提士(Peter R.
Scholtes)先生數十餘年經歷及用心的結晶。這本闡揚戴明領導哲學的名作《戴明領導手冊》(The Leader Handbook),應在人間多點知音。這是譯者心意。我要轉引十五、六世紀拉伯雷(F. Rabelais)《巨人傳》(Gargantua et Dantagruel)書後的吉特先生話:「他為我們寫下了這本書。它給讀者以生命,它也使作者精神永垂不朽。」我以為作者會以本書傳世。英國大文評家 John
Ruskin說得好:「愛心得匠意,則傑作在望(When love and skill work together, expect a masterpiece)。」


這回重讀前十餘章,逸趣也趣橫生。雖然沒找到出處,不過在網路上可找到1537年的(再加上B. Raffel的英文翻譯本)封面都可以找到這種滿嘴卷鬚之圖示,就暫時交差。

━━ n. ガルガンチュア ((フランスの作家Rabelaisの『ガルガンチュアとパンタグリュエル物語』の主人公の巨人)).
Gar・gan・tu・an ━━ a. ガルガンチュアの(ような); (またg-) 巨大な.


前言

David Kerridge

戴明最出名的是他的管理著作。但他長壽,生涯既長而活躍,
在物理和統計,以及管理等領域督有相當的貢獻。

這些研究領域與沃爾特 休哈特(Walter Shewhart)的極為相似,Shewhar對Deming博士的多方面之進步有相當多的提攜與啟發。他們的着作中都可以看到現代物理學的影響力。


這兩位偉人研究物理學時它正處於大變化之中。新物理學不只帶來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諸多發現,它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為了達到新物理學所要求的精確度,觀念的表達方式要讓人可以檢驗,而不能假定它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他們將這種精確的思維方式應用到所有的工作上。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看到這在應用科學上的好處遠比在純科學上的更大。


舉例來說,我們說"某科學的理論是正確的"是什麼意思呢?很多觀念過去被視為確切的卻都為人所駁斥。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有哪些發現。我們只能說最新的理論比舊的能做出更好的預測。但這些理論在將來又可能被更好的所替換。

純科學家這對最為震驚,因為直到20世紀之前,他們相信科學真理是絕對確定的。但是,Shewhart和戴明博士看到這一發現的動態模型正是應用科學所需要的---他們認識這從而開發出永無止境的改善之PDSA循環。


再舉一個例子。新物理要求我們將每一個科學概念用行動(可運作定義)來界定。這並沒有一個所謂正確的做法:人們總是一直發現新測量方法,它們給出不同的答案來。但是,我們如果我們的結果要能比較的話,就必須知道採用了何種方法。

純科學只有一個目的,即促進知識。因此,我們選擇的方法是認為該理論更為準確,在某種意義上。但在應用科學上,我們收集數據通常有特定的原因-採取某種行動。因此,"行動"這概念可以應用到全系統,包刮數據收集和解釋。我們選擇的某量測的運作定義是它與行動最為相關。因此,我們可以參考"論概率做為行動的基礎"這篇論文。

還有其他一些例子,但這些可說明一般原則。Shewhat和戴明博的統計方法對那些只知道學校所教授的那些方法的人而言是相當奇怪的。但是,當我們看到這些不同處時,我們應該尋找其根本原因,他們都是嚴格應用新物理學的科學原則所導出的。

本書的這些文章最值得我們認真而詳細地研究。


****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戴明@天下雜誌





日本「品質神話」崩毀的教訓

本額一八七四億日圓,去年營收超過三.一兆日圓,市值近四兆日圓(等於東芝加上NEC的總和)。去年,DENSO在日本獲得以追求卓越品質為精神的「戴明獎」,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去年九月還曾組團參訪。將「最高品質」視為生存第一要件的DENSO,有何獨到的經營哲學?《日經商業週刊》分析整理成DENSO的「JIMI經營...
  • 2007-01-17
  • 來源:天下雜誌 第364期
  • 分類:兩岸全球
  • 作者:張漢宜
關鍵字:

中國將成為下一個領跑者?

。」他們一起睡在地窖裏,一起喝大眾湯,在十五年的時間裏,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二戰後的日本,那是一個好學與團結的社會,他們從美國借來戴明︵W. Edwards Deming)的管理理論,與朱蘭博士︵Joseph M. Juran)的現代質量管理。一直到一九八○年之前,整個日本社會都洋溢迅速追上世...
  • 2004-05-15
  • 來源:天下雜誌 第299期
  • 分類:兩岸全球
  • 作者:許知遠

大師,還是巫醫?

五項修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一年中不斷強調的一點,是要將六千六百萬成員的黨組織發展成一個「學習型組織」。正如五十年前,在美國備受冷落的戴明在日本找到歸宿一樣。那些在九一一與安隆事件引發的商業危機中束手無策,並與明星CEO一樣大幅縮水的管理大師(其中有些是更早過氣的),在中國尋找到榮譽與尊敬。三個主...
  • 2003-09-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282期
  • 分類:人物觀點
  • 作者:許知遠

管理要留白

的能力。是什麼原因讓企業捨效果而逐效率,讓主管、員工忙得不可開交?問題就出在管理大師戴明(W. E. Deming)都倡言「把它丟掉」的「目標管理」。風行一時的目標管理,主張每個部門的績效,由一個或數個可以量化的評估標準(目標)來代表,主管以目標為...
  • 2002-10-15
  • 來源:天下雜誌 第261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蕭富元

巨星CEO之後……

ffImmelt)、IBM的帕米沙諾(SamPalmisano)和美國線上時代華納的帕森斯(RichardParsons),都是從頭戴明星光環、如神一般被人崇拜的強人CEO(奇異的威爾許、IBM的葛斯納、美國線上時代華納的李文)手中接下領導棒子。雖是萬眾豔羨的對象,他們的接班路,卻一開始就都不如...
  • 2002-06-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253期
  • 分類:產業
  • 作者:張華云

管理大師排行榜

師」專題,選出近二十位囊括老、中、青不同世代的管理名師。杜拉克榮獲五顆星的最高評價,再度封冠,而已故的戴明、泰勒等管理先鋒,也與波特、漢默等當代中堅,以及克里斯登森等新經濟名師,並列於風雲榜上。「管理大師就像是企業界的搖滾巨星,」《金融時報》形容,紅極一時的明星總是...
  • 2001-12-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247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吳怡靜

資訊科技創造企業新動能

普遍。五、過去強調全面品質管理(TQM),現在則是持續進行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許多企業都熟悉戴明(W.E. Deming)博士的全面品質管理。但企業所有的流程都影響品質,要做到全面品管,絕對需要企業流程再造。有一次,我遇見豐田汽車的總裁,我問他,「你的目標...
  • 1998-09-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208期
  • 分類:產業
  • 作者:王正勤

品質笑傲江湖 羅益強

明天,必須要有日本的品質標準,於是前往日本考察,決心促使台灣飛利浦往爭取日本戴明獎的路上走。一九九一年,台灣飛利浦榮獲日本戴明獎,羅益強當下就將一百萬元的獎金捐出、並允諾每年撥出萬分之五的台灣飛利浦稅前盈餘,成立台灣飛利浦品質文教基金會,協...
  • 1998-01-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200期
  • 分類:環境
  • 作者:莊素玉

飛利浦傳播品質種子

不斷挑戰品質顛峰自一九八五年起,前任總裁羅益強發起追求日本戴明獎,至今,台灣飛利浦集團沒有停歇過改善流程品質。繼一九九一年摘下戴明獎的桂冠之後,今年七月,一萬兩千個台灣飛利浦的員工再度挑戰更高榮譽的日本國家品質獎,十一月挑...
  • 1997-12-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99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莊素玉

戴明的管理方法

戴明的管理方法...
  • 1997-08-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95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李桂芬

孫子兵法勝過邁可.波特? 全文開放

個部門的成功,帶領其他部門鬥志升高,製造、技術、設計和行銷單位都感染向上求好的氣氛,形成一股「氣勢」,五年後奪下「戴明獎」(獎勵傑出品質的企業與推動有功的個人的大獎),而他本人也在去年獲得「戴明獎」的個人獎。世岡健三表示,「氣勢一旦形成,在上位者不用多說,組織本身自然會產生變革...
  • 1997-03-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90期
  • 分類:兩岸全球
  • 作者:孫曉萍

引進外勞賠上全民健康?

長江德楨說:「剛開始好像被蛇咬到,怕死了!」儘管如此,得過戴明獎的飛利浦還是度過來了,江德楨說:「像我們這樣優良品質管理的工廠,絕對有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飛利浦處理危機的第一步是使「一切透明化」。飛利浦公關部主動將菲勞病...
  • 1997-03-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90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邱花妹

標竿學習—向企業典範借鏡

必須是某行業或某功能的表現中,足以被列為行業翹楚、具世界級水準或最佳典範。但茫茫世界,最佳典範何處找?公正獨立機構的正式肯定,如美國國家品質獎、日本戴明獎等;熱門刊物或商業刊物的報導;專業協會或學會的建議;同業公會、商會、消費者組織、分析人員、政府機構或大學所出版的報告;專業人士的口耳相傳;管理顧問的推薦,都能...
  • 1996-11-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86期
  • 分類:環境
  • 作者:編輯部

國力新競賽政府大翻修

模仿,也就是企業界行之有年的benchmarking。柯林頓設立了類似企業界的「戴明獎」,使得政府各部門能師法優良管理個案。英國倫敦地下鐵評估各站的服務水準,並公開其成果。美國奧勒岡州公布兩百多個優良專案,從環境保護到輔導問題青少年,希望各部門...
  • 1996-05-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80期
  • 分類:財經時事
  • 作者:楊艾俐

為明天而變

韓國廠商;這幾年努力走上研發設計,標竿的對象提升為像日立這樣的日本大廠。爭取戴明獎,就是以日本的品質高標準為標竿。羅益強一再強調,參加的目的,不在得獎,而在「讓全組織接受日本人的挑戰。」評審的過程中,日本專家會臨時抓住一位現場工人,問這件事...
  • 1994-07-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58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蘇育琪

組織是成功的一半

:對管理思想影響深遠的兩位大師,彼得杜拉克今年已八十二歲,戴明已九十一歲。如果如史學家所言:思想影響制度,則組織的制度與實務亦深受管理思想影響。當前重要的新管理思想有那些呢?事實二:美國企業界在一九九一年共花費一三九億美元...
  • 1992-12-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39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李仁芳

管理里程碑

專心,」大師如是說。領導的重要特質除了抉擇與判斷力,還需要具備勇氣,來「將人的視野與自我,由眼前困擾的問題,提升成充滿機會的遠景;將擔心弱點,提升為利用長處」。戴明從名不見經傳的統計學者,在戰後應美國政府之邀前往日本參加重建工作,為日本引進品質第一的概念,搖身變為品管大師的傳奇過程,許多人,特別是東方企業人,或許已經耳熟能...
  • 1992-11-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38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吳怡靜

新管理大師登場

曾經刺激管理者開始從組織對個人的實際影響來思考組織的藝術;戴明的品質第一概念由東方至西方,掀開全球企業品管熱;湯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已成管理經典。大師依舊是大師。然而今天的企業,需要的更多。他們面臨全球競爭,科技猛進,...
  • 1992-10-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37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吳怡靜

追求品質樂

別拿下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品質評比榮譽––美國國家品質獎、日本戴明獎,步入現代工業品質的至尊名人堂。不論是陳文雄-中國人在海外辦企業,還是羅益強–中國人在台灣掌管外商公司的中國人團隊,他們都把品質當成企業立命的張本,不是牆上裝...
  • 1992-02-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29期
  • 分類:產業
  • 作者:編輯部

追求之樂

品質最高榮譽的美國品質獎,台灣飛利浦則拿下日本品質王座--戴明獎。一舉改寫中國企業家在世界的品質形象。對比企業追求品質的大行動,台灣的大城小鄉間,有更多的個人與小團體,以超越社會無力感為追求目標。新竹的陸晉德、新港的知識份...
  • 1992-02-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29期
  • 分類:人物觀點
  • 作者:編輯部

飛利浦贏得戴明獎幕後

飛利浦贏得戴明獎幕後...
  • 1991-11-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26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吳迎春

外商如何搶灘日本

州儀器將日本講求客戶需求,重視全員參與的品質作風,融入來自美國牛仔之鄉的德州儀器企業文化。歷經三年努力,全面品質文化為日本德州儀器贏來一座日本品質的最高榮譽——戴明獎。「TQC現在在全球的德州儀器推動,」由美國派駐日本的財務長詹姆斯指出。在日本德州儀器的啟示激發下,德州儀器近年終能相繼在美國、台灣拿下國家品質獎的殊榮。品質...
  • 1991-07-01
  • 來源:天下雜誌 第122期
  • 分類:經營管理
  • 作者:陳修賢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三頭六臂 通信集 35-40


三頭六臂 通信集 40
昨天戴久永老師來訪 我們用Deming到90歲都還可以出版傑作勉勵 不要在現在就氣餒
餒 值得查一下



空﹑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有學飽而才,有才富而學貧。」
使受餓。孟子˙梁惠王下:「比其反也,則凍其妻子。」

沮喪﹑失去勇氣。如:「勝不驕,敗不。」

腐爛。論語˙鄉黨:「魚而肉敗,不食。」何晏˙集解:「魚敗曰。」

飢餓。如:「飢」。太平廣記˙卷八十二˙呂翁:「吾家本山東,良田數頃,足以禦寒,何苦求祿。」

受飢餓的人。後漢書˙卷三十四˙梁統傳:「每有飢饉,輒載租穀於城門,賑與貧,不宣己惠。」



網路時代方便麵

Do first things first, and second things not at all. Peter Drucker. 一番やるべきことを最初にやり、ほかは何もするな。
≪ 最初のことを最初にやる。2番目のことはやらない。 ≫ 物事をこなす順番を守る。 ...

“We’ll live, and pray, and sing, and tell old tales, and laugh at gilded butterflies.”
King Lear, Shakespeare
現在身邊沒中文

不過可以找出更完整的一段

When father and daughter are finally reunited, it is with romantic poetry that Lear embraces the notion of being imprisoned with Cordelia forever.

'Come, let's away to prison:
We too alone will sing like birds I' the cage;
When thou dost ask me blessing I'll kneel down
And ask of thee forgiveness; so we'll live,
And pray, and sing, and tell old tales, and laugh
At gilded butterflies...'


It is a beautiful, impossible dream and no girl who ever loved her father can hear it with dry eyes.


三頭六臂 通信集 39
Beyond the personal, I suggest you study the works of two masters of large-scale systemic change: Drs. W. Edwards Deming and Russell Ackoff. They developed much of the management theory needed to organize such a transformation. Dr. Deming's last book was called "The New Economics". And Dr. Ackoff's recent book "Idealized Design" is the other book I would start with as.

Russell Ackoff ( 88歲 /2007)在倫敦賣新書 罵 Henry Ford's business model

Russell L. Ackhoff 合作《翻轉學習過程:把教育拉回正軌》書摘




三頭六臂 通信集 38

我們從做事的過程中 一邊學習
經濟學家還將這種learning by doing方式寫成論文

有時候 到中途 我們才想起 需要更專業的協助
譬如說
"我們要的設計是整套
本活動LOGO 海報 會場布置 (含 花 布條 海報) 講義(書籍) 請帖 設計 等等"

參考國外大學發布之新聞稿
我們學習如何介紹"自己"和"資訊"
譬如說
News highlights
Lavender scent calms dental patients

凡是要說謝謝你


我們從互動過程中學習
譬如說 我問 wwws先生 他在1980年代初在華盛頓
與Dr Deming 做什麼專案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寫書之經過
他(WWS) 回答說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came out of the notes he used for teaching a course at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He probably started writing it in the late ‘70s. Before 14 Points.

As his student, and because I lived in the Washington DC area, I would meet him for lunch as his guest at the Cosmos Club and discuss his latest thoughts and questions. I helped him on QPCP by making comments on the manuscript. I think he wanted a younger person’s opinion. "
仔細讀
W. Edwards Deming biography

最有趣的是
Japanese Maple tree planted, The Primary Day School 1994
然後讀
Deming Related Essays by Myron Tribus
中關於WED在教育界的貢獻

某新聞稿
Mission-Critical Manufacturing; There IS a Difference!
PCB007 (press release) - Seaside,OR,USA
North American manufacturers may want to read "Out of Crisis" by W. Edwards Deming, whose work revolutionized post-war Japanese industry with his 14 points ...

三頭六臂 通信集 37

因為翻譯 寫mail 問 wws (Scherkenbach)
同樣都在台北 他就打電話來談
電話中可以談的事可多啦
我想wws也需要有人跟他互動 給建議
溝通相當難 從討論中他會知道
連hc在internet找資料高手 所猜的 都與他原意有落差
那演講中如何讓外國人了解呢
譬如說 COS 我以為會不會是COST 誤寫 原來是 Continuity of Supply
positive interlocking 是技術用語還是用來比喻組織間之關係
(Sharpening and leveling) 是認知風格嗎
可是 wws 解釋
(Sharpening)多類似打9折而 leveling為流於以平均數道一 range之值.....
我們最有收穫的是決定投影片採中文 (因為csq只有一固定之projector 而他認為中英對照的ppt格式會亂)....我還給 READABILITY 方面建議

2008.9.9
我過去絕少上東海大學網站
今天因為讀到一張2007年的陳其寬教授百日追思禮拜卡片讀校長的一篇
然後不知怎的 讀到1975和1976級畢業生的blog--1975年的已有許多年 不過我還是第一次看
不過"不得其門而入"--必須注冊
我只是想 如果真的1970年就有照種科技支援
會是怎樣的因緣 當時大家能這樣"多情"嗎

"As a cub reporter, I remember how often I was disappointed when my black-and-white photos were printed, having envisioned better shots. It appears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s also feel this: I have heard photographer Ken Domon (1909-1990) also felt similar bitter feelings about his work.
Domon explained how one comes to a false impression: Thinking a shot is "good" is an illusion that occurs when the photographer only looks at the colors and not the shape or movement of the subject being photographed. Does it deserve to be shot without color?..."--The Asahi Shimbun, Sept. 11(IHT/Asahi: September 12,2008)

2013.3.23


陳其寬蔡一諤夏菁東海相思林

……那時他在農復會工作是台灣有數的森林專家之一(他曾說過,他親自參予(sic)大度山的相思樹和木麻黃之種植,現在我要以東海大學畢業生的身分1977年為教授向他致謝)……------夏菁楊牧序夏菁的詩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18


…….19579月回來…….我覺得應先讓校園地景有秩序當時整地的地區除了教學區外還包括陽光草坪教堂周邊其他的地區則全部種相思樹

至於相思樹是蔡一諤董事長要農復會捐的差不多有三四萬棵當時蔡董事長擔任農復會的會計長…..這批相思樹苗是形成東海這片森林的主要因素我到東海的時候…..差不多要開始種他們就問我要種在那裡我就拿著校園的平面圖跟他們說只要看到沒有房子的地方全種……..19589月種的…….

從那以後我對相思樹就特別的鍾愛我覺得相思樹長得很快而且在四五月的時候開花很美樹幹不必人工修剪就長得婀娜多姿所以我個人覺得相思樹是台灣最好的樹種……。」------陳其寬我的東海因緣 (1995.8.10訪問) 載於 洪銘水,林載爵等編《東海風: 東海大學的歷史》台中: 東海大學出版社,1995176-88的第183

2008/9/12
參加台大中文之一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孫康宜)讀書討論會;旁聽者變成多言者
介紹台灣1980-95的一些外商
紙上畫展Wang Hui 王翬山水清暉
Beethoven's Ninth Reflects Will to Live, Says Kurt Masur

R.H.Tawney《宗教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張光直先生

葉老師

我回來時 竟然發現你們(毛博士和張博士)寫的EMAILS ADDRESSES 的XARD 找不到
不過我使用的GMAIL 很容易找出你的 我提的書如下 請參考
高友工著 『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本』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大師大作。可惜兩岸版本都沒作索引。
台灣版早已出版:台灣大學出版社,2004,定價350
還有科慶明先生的"導論" 交代高友工先生許多文章"出處"現在,變成兩岸版本各有特色。
****
葉老師與毛博士 等談911 賓州那架飛機 他們認為那種與暴力集團鬥的精神 可能漢人做不到
他又談 約30年前 伊朗美國囚犯 要求寧死時不跪下的尊嚴
這暑假他帶家人 從美國去加拿大途中 前一輛車要求幫他心臟病發的先生求醫時 整條公路的車子停下 靜靜等待處理 的情況
試想 這在台灣公路上情況會如何.....





三頭六臂 通信集 36

祝中秋佳節快樂
****

Dirac (-Executive VP of Browave (HQ)) :
請D 協調一下,漢清兄是否可以撥冗參加。
請先將上述幹部分組事先個別開會報告。
各自提交的大綱與草稿先行分組後,週 10am報告進度。
*****

「台灣的日本明星的活躍 池部良‧石原裕次郎‧美空云雀‧小林旭」、
ホームページ http://web1.kcn.jp/toyo/
*****
2008年東海戴明學者講座

主旨說明
戴明博士(W. Edwards Deming, 1900-1993) 是世界級管理哲學家,台灣的友人,參與創建日本現代經濟奇蹟和美國產業復興。戴明博士畢生的學問,構成一套完整系統,他晚年時稱之為「淵博知識體系」(Deming's System of Profound Knowledge)。
「淵博知識體系」係指:志在從事組織轉型的各階層領導者,要想圖組織和團隊的「轉危為安」、「長治久安」,就都必須能稍微體會、欣賞、融會、貫通下述四大核心價值、知識:
1)整體系統觀(2)系統的變異觀(3)知識理論(4)心理學。
「淵博知識體系」是一套專為全人員貢獻的心得,也是套適用於工商業、政界、教育 界等等的「新經濟學」--。它也可應用於個人修養精進、公司發達、社會繁榮、世界和平所不可或缺的。
在亞洲諸國當中,除了日本,他可能與台灣關係最密切。 Deming的學生和朋友頗多,其中對台灣最有緣份的,可能是William W. Scherkenbach (威廉‧謝爾肯巴赫)先生了。他今年(2008)為台灣某大科技公司的副總。
我們很幸運,在威廉‧謝爾肯巴赫的慷慨答應,以及東海蔡副校長和品質學會諸主管的協助下,能順利推出『東海戴明學者講座 2008』。希望這三場演講,能對台灣的產、官、學界有所貢獻,透過這些交流中,能更深入了解戴明的淵博知識精華應用到組織與個人轉型之道,促進品質和生產力的提升,養成持續改善事業之習慣。
第一場
演講主題:戴明修煉III:淵博知識導論和應用 (Lecture One: Dr. Deming’s System of Profound Knowledge…and its applications )
演講者:謝爾肯巴赫先生(Mr. William W. Scherkenbach
演講時間:10/16() 全天研討會9:10-5:00 專題演講 15:00-17:00
演講地點:台北 品管學會(羅斯福路27510)
費用:全天研討會2500元整,專題演講500元整。
報名請洽:中華民國品質學會(02-23631344)
第二、三場
演講時間:10/17() 下午4:20-6:10
演講主題:Statistical Thinking and Psychology and Actions
演講時間:10/18() 上午10:00-12:00
演講主題:Systems Thinking and Knowledge
演講者:謝爾肯巴赫先生(Mr. William W. Scherkenbach
演講地點:東海大學 基礎科學實驗大樓一樓 求真廳
費用:免費
報名請洽:東海大學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 鄭玉玲小姐
電話:04-23594319137



三頭六臂 通信集 35



updating 《戴明修煉I:品質和生產力之道》

東坡喜潘閬 『憶餘杭』。書之於玉堂屏風。石曼卿使畫工作圖。(『歷代詩餘』引『古今詞話』)

「青春時代的記憶,就像遙遠山谷裡傳來的鐘聲。」(赫曼赫塞)
「疏鐘夜火寒山寺 記得吳楓第幾橋 」(王士禎 夜雨二首 其一

封面 可能是東海大學"約農路"


與在美國出差的 Bruce Lee 連絡上 告訴他 Tunghai Deming Scholar Lectures 2008 《戴明修煉III:戴明的淵博知識》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 李白 客中行)


“It drags you out of your own head,” she added. In an age of awareness, perhaps the person you see most clearly is yourself." Laura Fitton,Brave New World of Digital Intimacy By CLIVE THOMPSON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一些書: 感謝蔡禎騰和李基正—回憶一下2008年10月的盛會


補充蔡禎騰和李基正

Dear 漢清:
非常感謝你的鼓勵。 對於有校友對我再回任當東海副校長有異議, 也謝謝你替我辯解。 湯校長是位有理想有幹勁的學者, 我答應他再兼行政, 是想或可助他棉薄之力。 不料現在我自己成了爭議人物, 那對湯校長及學校恐就不是好事了。 我是知所進退的人, 你老兄是有見解之士, 有空我想與你聊聊, 請教你我該怎樣處理我個人進退, 以使東海及湯校長不受傷害。 Talk to you more very soon. Big thanks.
JT
p.s. 關於有校友說我愛喝酒一事,本想不解釋。但覺得事關本人名節,

就稍加說明一下。你我學管理的,相信領導除談績效外,亦須重視人情。我從二十餘年前擔任系主任,就會不定期舉辦同仁聚餐。聚餐期間會喝點酒,但那不是主要目的,目的是在聚餐中得到真情交流。我不兼行政時,仍與校內教職員不定期聚餐,大家相聚不分職務,常覺能因交情而合作,而不是因職務而合作,那種感覺很好。至於帶領學生,偶而確實也會喝點酒,但次數很少,大概是研究生口試後,我研究室擇期辦聚餐恭喜他們。三十出頭年來,我不曾聽過我教過的學生抱怨我強迫他們喝酒。因我喜歡氣氛熱鬧,會"鬧"點酒,但不至於強勸學生喝酒,這點分寸是有的。事實上我倒聽到不少系友表示從聚餐中,學會如何與人互動。其實我在學校教書已滿三十年,認識我的學校同事或校友不少。要了解我是否酗酒,應該很容易的。以上供老兄參考。
pps. 老兄不介意的話,我把此信副本送沈金標兄,他是校友意見領袖,
我也想聽他建議。 謝謝。

----阿標
漢清:昨天我與蔡兄談了很久,我相信他可以幫助新校長,補足校長所欠缺的東海經驗。每個人都有過去,但目前的批評無關領導與學術,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吧!



談點我的同學蔡禎騰博士


我的一位東海學長跟我電話談了近一個小時其中談到我的同學蔡禎騰博士學長提起有些人不喜歡蔡博士再次當上副校長說他嗜酒甚至跟學生喝起來經常醉酒我跟學長說家父是酒中之徒而我與蔡先生的一些交往中沒有聞到酒味

我覺得東海有誹謗之風,由來已久這次或許也是加上一樁

我現在倒述一下我跟蔡先生的一些交往
我在2周前發現蔡先生開始使用GmailGmail是我多年前開始使用的比較知道它的功能所以幾天前在某Facebook交友社團中發脾氣罵人時我知道蔡先生不是member聽不到指責他過錯的聲音就轉寄給他



漢卿 (sic)
我開才收到臉書簡訊,得知沈金標兄在校友總會臉書上說我主張學校募款與校友總會無關,本人看了極為驚訝。我不曾說過這種話,也不會有此想法。請沈兄諒察。本校募委會組織章程中明列校友總會長為當然委員,此即對校友總會之依賴及敬重,我是本校募委會執行長,自然不會說出違背學校章程所定之精神的言語。我手機是0931-409-xxx.如果仍有疑慮,沈兄歡迎隨時來電。我因無沈兄通訊方式,亦尚未加入校友總會臉書會員,一時無法回應沈兄意見,勞駕你待轉為荷。
禎騰


先生接到此信寫信抱歉並將一組我與他談論的文拿掉
----
我簡單寫一下我與蔡同學的交往

我在建築研究所和化工系兼過課獨獨沒回工工系兼過課1996年我回系上演講感謝劉教授幫忙可以住招待所那晚蔡先生在某高爾夫球練習場展現他的力道

2003年我系創立40周年出版了一本圖文並茂的系史先生轉送一本給我感謝我80年代初捐錢給系上買電腦

我在201212月得知同學李基正兄獲獎特別發表一些書: 感謝蔡禎騰和李基正回憶一下200810月的盛會” 2012.12.16


2008年起我們每年約出版一本新書(平均300) 並在各大學或學會發表由於書都在會前出版,之後忙於下本書之寫作,反而都沒記下與朋友的交往。昨天想,應該整理出來,譬如說 Bill Scherkenbach的精選集。


2012.11. 
品質學會長青:陳寬仁八秩紀念文集  官生平老師等贊助盧瑞彥老師請客
2011.6.15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工程研究所 (晃三兄70_)
2010.10  東海大學MBA (紀念陳勝年陳永松先生請客 : 系統與變異淵博知識與理想設計法 (2010)
2009.10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新書 轉型:統計品管可靠性與轉型的新經濟學The Trilogy of the New Economics of Dr. Deming 許達然教授請客
2008.10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







感謝蔡禎騰和李基正回憶一下200810月的盛會
(此盛會Peter 有簡記,刊登在我社2009年的書中。此番我特別憑記憶寫些東西,用此文來謝謝蔡、李兩位同學。)


我請Bill (WWS 其太太為Mary)主持三場演講,一場在台北的品質學會(周四 10.16) ,二場在東海大學(周五和周六) --- 蔡禎騰(副校長)還北上為我們kick off 。我後來知道Bill的演講是光寶集團的總經理特准的,還請他寫封信跟光寶公司道謝。


他注意到攝影的是陳寬仁老師,他與東海也很有淵源,我為報答他的幫忙,2012年特別為他辦一場慶生會 (2場慶生會 (You Tube)、晚宴、書: 長青:陳寬仁八秩紀念文集)

(16日場 Asus的文吳崇華( "知識長" ) 。他演講後提一些分享說法,  Kevin Lin則認為值2500元抵用。


Peter補充首日盛會的小記

+Deming 認為 "每個人都不同, 每個人都不可或缺..."

+吳先生的分享:
**公司的成功在於不斷的議題行銷, 而不刻意猛打廣告...
**以下係吳先生公司經營的幾個要點,吳先生在思索是否與Deming十四要點不謀而合, 想向老師請益
1.人本公司
2.觀念-- 技術走向流程
3.人是價值的來源---價值在處理異常,創造流程
4.坦承致勝---去除恐懼
5.改善---談問題係為改善
6.始於數字,忠於人性
7.謙誠勤敏勇---五德
8.崇本務實
**技術可以Cost Down, 而非採購可以Cost Down, 重點在尋求最大綜效Synergy)



我現在多講台中場10.1710.18。系上由玉玲助理當協調者。
我們(和同事David Hsu)Bill太太Mary訂東海會館三間。
Mary
對會館內有spider 大驚失色。 16日晚餐的魚翅,堅拒之。 18日的沙拉內容很特別,她作了筆記。

蔡兄安排Bill的演講是東海剛落成的一流演講廳,所以也有很好的錄影。(三場演講的英文詞,後來高雄的Daniel Wang的秘書幫忙聽寫出來。)

週五晚餐,蔡兄幫我們訂藝術村的某大客家菜餐廳,參加的有(記憶)
蔡禎騰老師、王立志主任、彭泉老師、李基正系友。Bill 夫婦、David HsuKevin LinPeter ()、我。

周六早餐,基正邀請我們到台中一家新開的美式餐廳,由他們夫婦招待。
我同學李基正 讓我們了解中部廠商之"殷實"…...妙的是 WWS 學中文 所以"李基正"意義不凡。
WWS
很快就發現早餐店隔壁是教堂.....他看 Luce Chapel 跟我提及克羅拉州一教堂令人"崇高"........

我在一家特別的餐廳招待大家午餐。基正是少數懂得選用魚的 (他說牛排太常見了)
飯後,基正用車送Bill夫婦和我去烏日搭高鐵北上。我利用機會教WWS中文: “vs 桃園 “,還有高鐵上許多漢字的意思..

到後來我與基正還保持email連絡,譬如說,他2009年給我信:


漢清, 你好:
1983
年,因為商務考察及基於幾許的好奇心,我踏上了印度之旅, 26年來世界發生巨大的變動,印度也不再神秘,可惜當年我沒留下什麼遊記,只剩下拼湊回憶。幾個月前看過一部得獎的電影「貧民百萬富翁」,多少再勾起一些對印度的回憶!


2012年基正得校友獎,實在實至名歸。因為他多年一直都對東海有所貢獻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