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周健 (FT):中國毒跑道事件:“國家標準”背後的玄機


毒跑道事件:“國家標準”背後的玄機
周健:有關部門高估了用行政手段解決“毒跑道”問題的有效性,社會缺乏公平和正義才是“毒跑道”頻發的核心。
更新於2016年10月9日05:31 周健 為FT中文網撰稿


國慶前,社會公眾的目光都聚焦在安檢設備“弱光子”之上,假期中,又轉移到各地“景點爆棚”的囧事。在自媒體時代,大量的信息讓每個人都越來越以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娛樂閹割使得那些帶著一身疲憊為這個世界的悲苦吶喊的人,被一些人指責為“憤青”、“偏激份子”或“負能量”。

在我看來,生活的艱辛和思考的不易,讓年輕人用娛樂和槽點降解生活的壓力無可厚非,但如果把嚴肅的話題討論演變為幼稚的爭吵或無知的雜耍,等待我們的就會是無數和“毒跑道”類似的問題,在被“冷卻”之後,依然會在眼皮底下繼續發生。

2016年6月,北京白雲路小學疑似“毒跑道”事件讓公眾義憤填膺,家長的驚慌失促成北京市西城區教委決定“剷除”符合“國標”的“毒跑道”;在媒體的“吐槽”之下,教育部要求各省開展排查工作,上報的排查情況,停建塑膠跑道2191塊,剷除93塊。甚至教育部還由國家督學帶隊,聯合檢測、招投標專家組成的三個調研組赴相關地區就“塑膠跑道”開展專項個案綜合調查。承諾調查後將會同有關部門對學校塑膠場地的招標採購、安裝施工、質量檢查、監理驗收、招投標等過程加強監管。官方這一些列措施無疑是一針強烈“鎮靜劑”,迅速地安撫住了驚慌失措的學生家長和群眾,不得不說,把“鎮靜劑”看成問題已經解決是吃瓜群眾一直以來的悲哀之處。

就在戰無不勝的吃瓜群眾自以為“毒跑道”問題已經解決的幾十天之後,2016年的9月,北京石景山區“毒跑道”又新鮮出爐,只是“題材”不新而鮮見於媒體報導而已。

2016年9月,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二小發現暑期裝修的塑膠跑道和教學樓有異味,一些學生發生流鼻血、身體不適等情況,不少學生請假不再上學。事發後,石景山教委迅速拆除學校裝修工程中全部儲物櫃、展櫃等相關設備和就近協調其它學校的教室,安排金頂街二小臨教學周轉場所上學等措施。顯然,對解決“毒跑道”問題,教育部低估了事情的複雜性,高估了行政手段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我不願意簡單地把石景山區金頂街二小九月再爆“毒跑道”理解為貪腐所致的“頂風作案”。空氣是沒有界限的,“毒跑道”散發出的“毒氣”傷害的是在這個學校工作、上學的每一個人,包括校長、老師和學生,誰都要呼吸這片空氣,誰無處可逃。

9月27日,我在北大遇到了“cc講壇”第十五期的演講嘉賓魏文鋒,網絡人稱“憤青老爸”。演講結束後我和他聊,校長買“毒跑道”難道他不知道自己也會是受害者麼?“憤青老爸”說:他們缺乏基本的化學常識。

在中國,官員經常在工作中犯“缺乏常識”的毛病,他們自以為是地認為在做一件為群眾謀福利的正確之事。只有在因為“缺乏常識”把事情“辦砸了”之後,在遭遇“毒跑道”質疑的時候,缺乏基本化學常識的他們,才會一臉懵逼地對記者說:聘請的公司是有經驗的施工單位,使用的膠水和塑膠等相關材料也都經過了國家檢測,相關過程合理合法。至於刺鼻的“毒氣”究竟怎麼回事,他也是無知的“大白”。

無知的“大白”還不止限於校長,其實也包括施工單位和塑膠跑道的半成品廠家在內。在《政府採購法》的價格導向之下,學校需要用更低的價格採購來符合採購規則,施工單位需要更低的價格採購來完成利潤,而廠家為了賺錢,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降低成本,只要使用的材料能夠降低成本又符合“相關標準”他們就敢用,他們其實對危險也知道得併不真切,不知道這麼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這一切,就像過去的“饅頭增白劑”和“糖精”一樣,食品生產者不僅賣給消費者吃,自己也是大量食用,因為她自己也不知道,大量低攝入“饅頭增白劑”和“糖精”會對人體的肝臟、腎器和皮膚造成損害。

坦白說,無論其他人報以何等憂心的觀點,在國家禁止使用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添加劑用在“塑膠跑道施工”以後,施工單位並沒“頂峰作案”,實際檢測中也沒有發現這些成份。所以,我更願意相信,這些廠家在價格壓力之下,為了壓低成本,使用了很多並不明白其毒性,國家又沒有禁止的添加劑是造成了“毒跑道”事件頻發的原因。

人類對化學品的認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讓大家都知道“三聚氰胺”有毒,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在我的記憶中,1986年發布的《GB 2760-86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三聚氰胺”赫然在添加劑目錄之中,也許是當年“毒奶粉”影響太大,現在在網上你都搜不到完整的《GB 2760-86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文檔。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1963年聯合設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也是在中國發生“三聚氰胺”事件之後,2010年才開始規定三聚氰胺在奶製品中的含量上限。

“憤青老爸”說:當前採用的《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 14833 檢測標準並不能完全證明跑道“無毒”。過去塑膠跑道刺鼻的氣味主要來自甲苯和二甲苯,人體大量吸入可能導致白血病的發生,國家禁止使用甲苯和二甲苯後,施工單位基本不使用混有甲苯和二甲苯的粘合溶劑,而是尋找其它替代品。

塑膠跑道是現場製作品,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使用的膠水和溶劑的情況非常複雜,塑膠跑道固化後有可能釋放很多我們不知曉的有毒氣體物質,對學生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憤青老爸”曾對杭州兩所小學跑道進行了檢測,空氣中發現的是“二硫化碳”、“多環芳烴中的萘”兩種毒氣,這兩種氣體會引發視神經衰弱、神經萎縮、呼吸道感染、頭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

塑膠跑道真的很可怕麼?為什麼教育部已經對學校塑膠場地的招標採購、安裝施工、質量檢查、監理驗收、招投標等過程加強監管之後,2016年的9月,“毒跑道”的事情還是在“首善之都”北京再次發生呢?

根據教育部在2016年9月發布的消息,目前全國中小學共有塑膠跑道68792塊,其中2014年後新建的18977塊塊。目前正在建的有4799塊,其中停建2191塊,已經剷除93塊。教育部的消息起碼證明,在2014年前修建的近五萬塊塑膠跑道中沒有大量地出現“毒跑道”問題,也就是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以現在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塑膠跑道可以做得環保、安全,不發生“毒跑道”事故。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2015年以後,突然“毒跑道”事件頻發呢?

根據騰訊新聞“探針”《2014年以來各地爆發問題跑道事件小學不完全統計》一文中的學校名單分析發現,所有見諸名單的37所學校“毒跑道”學校,媒體曝光時間都在2015年9月以後,也就是說這些“毒跑道”都是215年年中以後開始施工的。譬如:2015年10月28日,廣東鐵軍小學塑膠跑道整修後疑似“有毒”;2015年12月,浙江慈溪一幼兒園新建跑道疑似“有毒”;2016年6月,北京白雲路小學操場修繕後,疑似“毒跑道”。

在住建部官網搜索發現, 2014年11月6日,住建部發出《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建築業企業資質標準》的通知》(建市[2014]159號)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我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製定了《建築業企業資質標準》... ....。本標準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設部印發的《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建建[2001]82號)同時廢止。”

筆者在對比新舊兩份文件發現,於2015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標準》與《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建建[2001]82號)對比,專業承包資質由原來的60個變為36個。原文件中的“土石方工程專業承包企業資質”中的第59款“體育場地設施工程專業承包企業資質”被取消。

簡單地說,2015年1月1日,《2015年新建築資質標準》開始實施後,“塑膠跑道”的施工和建設迎來了“零門檻”時代,什麼都不懂的“大白”只要有本事中標,都可以參與到學校塑膠跑道的施工中去。這一放開,導致塑膠材料生產廠家和工程商魚龍混雜,在利益和無知的雙重推動下,炮製出一批又一批的“毒跑道”。

在2015年,全國曝光多起“毒跑道”事件後,全國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設施設備分技術委員會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只是他們並沒向住建部就《2015年新建築資質標準》取消“體育場地設施工程專業承包企業資質”後,導致“毒跑道”事件頻發提出質疑和建議,而是另闢蹊徑,於2015年11月26日,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請立項,擬對國家標準GB/T22517 .6-2011《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1部分:田徑場地》進行修訂,至今仍然正在走立項程序。

減少行政審批和主體資格認證是一個正常社會的必然之路,但如果是針對大部分群眾不懂、官員自己又不明白的領域,相關部門至少需要提前諮詢一下專家的意見,接受一下科普,而不是把“體育場地設施工程”簡單地認為是修一塊水泥地,只要長著一個顆腦袋兩雙手的人就可以開幹的事情。

取消行政資格認定,“毒跑道”事件就層出不窮,很多人喜歡把原因歸結到管理不善和懲治腐敗這個無解之局。殊不知,在處理“毒跑道”事件中,教育作為壟斷資源,家長和學校的對抗,完全處於弱勢一方。只是剷除、停止使用毒跑道,讓孩子不再繼續受到傷害,很多歷經艱辛的家長就已經感恩戴德了,哪裡還敢提“訴訟”二字。

學生與學校、學生與施工單位之間的權利不平等,社會缺乏公平和正義才是“毒跑道”頻發的核心,只是這樣的問題解決起來實在是太大太難太危險了,不如提倡一下加強行政管理,呼呼一下懲治腐敗來得簡單,更能容易解決個人參與公共事務的焦慮感,也更容易符合廣大群眾的娛樂口味。

但是,如果我們真要想解決問題,事情就不能再這麼幹。

(作者係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曾用名“才讓多吉”。作者微信公眾號是crdj2277。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任編輯郵箱:tao.feng@ftchinese.com)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