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我的31歲」

經過一個多月
盛況空前
虛實相映成趣
讓我想起昔日報人的"我的朋友卜少夫" 序列書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網站,即將發起「我的31歲」接力串寫活動。1981年,陳文成博士被害,時年31。


「我的31歲」接力串寫(活動文案)

陳文成,台北縣人,1950年出生。家貧,聰慧、熱情、酷愛運動。

先後就讀於大同初中、建國中學、台大數學系。

綽號「大牌」,多少說明了他自負、大辣辣的個性。

1975年赴美國深造,1978年獲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並獲聘任教卡內基美隆大學統計系。在美國期間,熱心參與同鄉活動,關心台灣民主運動,積極為《美麗島雜誌》募款,並上街頭抗議國民黨的迫害人權。

19815月,不畏美麗島事件大逮捕、林宅血案後的肅殺氣氛,陳文成攜妻和幼兒,返台探親、訪舊和學術演講。72日,被警備總部人員從家中帶走,音信全無,次日清晨,被發現陳屍台大校園。此事件,震驚全台,海內外譁然。和林宅血案,並稱為80年代初葉兩大政治事件。

陳文成,31歲,英年逝去。

為紀念陳文成事件28周年,暨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網站正式問世,在7月2日開台之前,推出第一波「接力串寫」──題目是「我的31歲」。


如果你,31歲未滿,你可以描繪和想像和期待
如果你,31歲已過,你可以回顧,鳥瞰,魔幻寫實

體例‧形式‧風格‧長短‧都不拘

一首詩歌

一幀圖

一張照片

一篇隨筆,甚或一部回憶錄一本長篇小說

敬邀參與接力串寫,一直寫,一直串

蚌蛤生珠般,積累出屬於你我大家的

個人誌‧時代風‧歷史醍醐


我們的野心是,一波又一波接力串寫,

不同的題目,不同的面向和世代,

說不定,就是《時代的容顏和靈魂》巨著的誕生。

思想起1984前一年 : 31歲點滴

/鍾漢清(品質生產力顧問師)



根據宇宙學家說法,我們這宇宙的年齡約175億年 (我估計,這可能是當今每年全世界在公共場合喝的咖啡杯數,所以我們可說「一歲一杯」.....這是哪一門子的比喻,我放棄合理化.....)

雖然大家知道「人生苦短」,不過,我6月4日聽美國Obama總統在開羅 (Cairo) 的演講 ,還是稍微驚訝......他提到 :

All of us share this world for but a brief moment in time.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we spend that time focused on what pushes us apart, or whether we commit ourselves to an effort – a sustained effort – to find common ground, to focus on the future we seek for our children, and to respect the dignity of all human beings.

011.jpg


晚上,接到胡女士給我們夫婦的email,她希望我們可以談一下「自己(我)的31歲」....

我在台大圖書館隨手寫了一短篇「我的31歲」.....

寫完「極短篇」之後,覺得竟類似「青春喚不回,青史盡成灰」……
的確有點惘然和不甘心......

由於「我的31歲」當時,是服務於「工研院電子所」的「組織人」,我就發信向徐文杰兄(當年我們圖書館的主管,後來是全院的圖書資訊主管)求救.......
他指引我七本相關的「官方」 紀念出版品(書)。
這,反而讓我為難,因為「機構之大事誌」卻如斷爛朝報,一點「血色」都沒有!
老鍾,

電子所史相關出版品,請參考:
http://memory.itri.org.tw/journal/anniversary1.asp?area=1
這個網站已收進相關出版品及其全文檔案。

同時這個網站是工研院共同記憶網站的一部份,請參考:
http://memory.itri.org.tw/index.aspx

文杰

我(hc或 HC) 31歲時是公元1983年。這兒說的,其實只是1983年的我的一小部份。
1983年究竟是怎樣的一年呢? 那年趙耀東先生當台灣的經濟部長
(我與他在1973在大肚山的演講會一別之後就再沒機會聆聽其愛國愛社會之音)。而李國鼎先生如果到「電子所」視察的話......我們主管會有點緊張.....1983年台灣約出版宋澤萊詩集《福爾摩莎頌歌》等二十餘本詩集.....

William Golding ( 1911-1993;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出版於1967的作品 THE PYRAMID的題詞為:「治民之道,以愛為本;心有愛則生,無愛則死。」(古埃及箴言)學到哲理。Edward Wadie Said的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 (1983)則要到2009年才(可能)有中文版......2009年逛舊書攤可以看到6巨冊《日本工業設計全書》 ....臺北市立美術館之館1983創立.....

我的同學李基正在2009年給我信:
漢清, 你好:
1983年,因為商務考察及基於幾許的好奇心,我踏上了印度之旅, 26年來世界發生巨大的變動,印度也不再神秘,可惜當年我沒留下什麼遊記,只剩下拼湊回憶。幾個月前看過一部得獎的電影「貧民百萬富翁」,多少再勾起一些對印度的回憶!

由於缺日記等相關資料,我只簡單根據一些記憶 (在BLOG上的 1983有些條目),說些1983年的個人的故事。
1981 年 2月9日加入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電子工業研究所 (ERSO), 擔任品質稽查部工程師。組長 (如處長)邱羅火先生,我讀過他取得的石原勝吉 PPM管理的授課講義。當年HC當選ERSO勵進會主委(這是工研院福利會和工會的綜合體,由本所全員選出),做些服務與改革,諸如保險等等業務改革,隔 年1982年成為所內最年輕的經理。這要感謝許多同事、朋友、所長胡定華先生、副所長史欽泰先生、曹興城先生、楊丁元先生。
我 (鍾漢清) 在1981起在劉振老師主編的《品質管制月刊》發表作品 :
(《戴 名世年譜》:「照起工來走」--我們只要讀讀劉振老師編的《施政楷先生品質管制遺作選集》(台北;中華民國民國品質管制學會,1983年),就可以充分了 解什麼叫做『師、友、文章』。我相信,該書編輯之水準與認真,絕對是中華民國民國品質學會此類出版品中空前絕後的。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友情和犧牲貢獻 於自己的理想。)

「與大指揮家談品質」(第17卷7期) 這篇很值得介紹 這是取自所內特有的 RCA Engineer 的一篇,訪問費城管弦樂團指揮,談藝術追求完美無缺的文章

我開始整理Philip Taiwan 的工作經驗:「飛利浦品質成本經驗談」鍾漢清,《品質管制月刊》1981年11月......
1983年(民72年),我服務的單位是「工業技術研究院 (ITRI)的電子工業研究所 (ERSO)」。
當 時, ERSO是ITRI中的「大明星」──事實上,我們可能眼中沒有ITRI, 而只有ERSO──不知道有沒有明眼人注意到,「電子工業研究所 」 與ERSO(Electronics Research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之間,字眼不同 : Service是「工業」嗎?”電子工業”是ELECTRONICS嗎?
我們當然知道,我們多以「開發」為主,「研究」為輔 (Big Development, Small Research)這些說法,並無損於ERSO 對台灣電子和資訊產業的貢獻,我深以為曾經是電子所人為榮。
不過, 1983年,可能是ERSO 的事業之高峰.....再來的,可能就是大家熟知的「台灣半導體業之春」的故事.....

1983年,電子所可能近1600-1700人, 而我可能是最年輕的經理人(台灣話說「經理伯」,當時ERSO可能總共35-38位經理) 。
我的部門叫做「品質稽查部」。不過,我可能是1982年的「勵進會主委」的工作幹得不錯,所長胡定華博士等人特別提拔的。
我們部門當時可能只有蘇錦坤先生、助理阿嬌、葉德榮先生、李揚廉先生、林振國先生 溫建章先生、嚴強先生、楊新誼先生,還有楊啟宗先生(故) ,他受過日本教育所以可以幫我們整理點日文資料。
這些朋友其實才是真正的貢獻者 *
我當經理的,只是「買空賣空」。

不過,現在回首, 我當時是發表的「過動兒」。
譬 如說 ,我可能在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的「品質改善講座」開6小時介紹W. A. Shewhart 之著作(根據Deming1980(?)年6月在書前Dedication的建議)─這本書,我知道是我推薦的,它在1983/9/15 由電子工業研究所圖書館收到 :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1981) by W. Edwards Deming─這位先生的學說,多少改變我1995年以後之發展。

我列一下當年發表在《品質管制月刊》的文章 ,「自動製程檢驗與品質保證」、「高手的小集活動法寶及品管圈經驗談(上)(下)」「品質績效衡量法」 、「RPQ經營法」、 「軟體品質改進」。

在《營建世界》發表 「TQC與營建業」。

在《電子發展月刊》發表「淺說軟體測試 」,「IBM公司半導體製造之品質與可靠性保證系統」(李楊廉、鍾漢清合譯)。
更重要的是我編著《品質成本合理化》(1983/1996),《生產管理實務與策略》(台北:清華管理科學,1983) ,翻譯《可靠性入門》 (台北:徐氏基金會, 1983)─能夠為這了不起的叢書盡一點心力,我很榮幸。

我們當時住竹東的宿舍。晚上圖書館開,幾位朋友是好事之徒(其中有人後來當上所長的邢智田先生和吳國精先生) 就將我們看圖書館的「工讀所得」買一套劉欽興先生再版的《阿山哥與大嬸婆》送圖書館。不知道它們安在否?私底下我們還請電腦專家段先生交我們「作業系統」。

(1983年玉燕可能再學日文)

*2009年 6月4日,我讀 Herbert Simon的Models of Thought
作者引蘇格蘭諺語 :「你要與朋友一齊合吃過一車的鹽,才會知道對方。」
記一下我與長官和朋友的因緣如下。
當年(1986)年電子所的人心浮動,我可能是唯一到外商去打工的人,錯失台灣半導體等大商機,所以現在仍「兩袖清風」,在錢財上無法和許多昔日朋友「相提並論」。
所長胡定華先生、副所長史欽泰先生、曹興城先生、楊丁元先生、章青駒先生、曾繁城先生、邱羅火先生……他們在國內媒體的資料庫都很容易找到其「歷史與動態」,所以我暫時不談我的長官們。
本文只記些現在失聯的朋友。
我看到一本43期的《正觀》 季刊 ( 目錄 http://www.tt034.org.tw/list.htm#42
(無 43期)─這43期的一半編篇幅登蘇錦坤先生的一篇論文和一篇翻譯。他是我1981-86年電子所的同事─我忝當「主管」數年,卻不知道他的佛學功力,也 不知道會巴利文。他後來到Acer的德國分公司,現在可能是新竹園區某大公司之副總......轉眼20年,他成為佛教研究者和翻譯者..... (他放棄電子所派去交大進修通訓碩士的經歷,應該可以給當今學子參考。)

葉德榮先生 (是第一屆國防役,很喜歡和我抬槓)在1983年時,說不定已離開我們,他十年後為某數位相機公司副總 (鴻海併之) .....

李揚廉先生去教書之後,就沒連絡......

溫建章先生後來到南亞半導體公司,請我演講過一次.....

嚴強先生介紹我翻譯一本”英國品管圈”的書......

楊 啟宗先生幾年前過世,我在2008年當波若威科技公司顧問時,他女兒是該公司財務經理。我可以談一下楊先生。他當時是所的老幹部(從化工所前身就是員工。 他決定不隨組分出去的 電子儀器檢驗中心 (ETC) 。我不把他當準退休人員。有一次我請他去日本出差。我想他非常高興。
林振國先生是我在台灣飛利浦公司竹北廠服務時(1979-80)的主管。如果他是1983年我挖角進電子所的話,這表示當時我們ERSO的薪資很有競爭力..... 林先生做人做事極穩重。可惜,後來事業有點波折....

記一次日本和美國行。
1983年,我去一趟日本觀摩「戴明獎」廠商,讓我大開眼界,現在只留一些資訊 :

目的 : TQC 研究會和參觀 YHP工場
日時 : 1983年10月4日 (星期二) 1030~ 1640
場所 : 於 YHP 八王子 會議室

時間表
時間 內容 發表人
10: 30 ~ 10: 35 開會之辭(日文) 海老原
10:35 ~ 11:00 介紹 YHP 海老原
11 :00 ~ 11:30 介紹 YHP 開發之製品 日野
11 :30 ~ 12 :00 午餐
13 : 00 ~ 15 : 00 TQC 和 校正之講義 吉元
15 : 00~ 15 :10 休息

15 :10 ~ 16 :20 參觀工場 (上述共五人)
(YHP公司早已成為HP公司。他們的日美相互學習之故事,很簡短地寫入

我 可能在1983年隔年春節前去一趟美國加州。當時參訪諸如Signetics半導體公司(這是飛利浦公司關係企業,當年大搞 Philips Crosby那一套品管)。我又花一整天在 IBM (San Jose)的廠區,與其品館經理James Harrington談品管。他隔年選美國ASQC的 President,竟然選成。由於ASQC有”會長選出先見習一年”之制度,所以他的任期是(1985-86)。
幾年前,我寫一篇 「職場雜憶:我所不知道的哈靈頓(H. James Harrington)先生」 :

『我 至少半年沒逛Quality Digest雜誌的網站。2004/11/22 訪它,在專欄區看到H. James Harrington先生的消息。根據簡介,他現在是哈靈頓學院公司(Harrington Institute Inc.)的執行長兼哈靈頓集團(Harrington Group)的董事長。他在品管的專業經驗達45年以上,並出版過22本書。可以參觀他公司的網站 www.harrington-institute.com.
(現在,只要你有心又有點能力,你可以架設網站,成立一「虛擬王國」,而且可以比絕大多數的國家更精彩…….)

大約22年前,我曾經與他在聖荷西的IBM公司詳談一整天,做了三四小時的錄音(不過我沒在聽過)。那時候,他還沒出版過一本書。所以,我與他分別之後,他平均一年出版一本。這不算什麼了不起的本事,不過,與他同一資質的人,很少人做得到。他是老美中認真苦幹的典型。

對 於我來說,他是「美國現象」,代表天資普通的人,仍然可以經營出他的人際和國際關係網絡,並將它們化成利益。幾年前,台灣的品質學會要開慶祝年會,必須付 他機票等費用(該學會國際關係組平常不燒香,只好抱此佛腳;或許在經營:『我們也有「前美國品質協會會長」來共襄盛舉』之名)。其實也沒做什麼事。
我只講他不太屑來的台灣之故事(招攬顧問生意無成)。其實,我相信中國的「禮遇」情形,也會差不多的。可是現在中國有某品質獎是以他為名的。我們經常可以從這種主客的水平來了解其政治。

中 華民國品質學會關於他的間接笑話還有一樁(他自己都不知情):某秘書長要求翻譯哈靈頓(H. James Harrington)的書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The Breakthrough Strategy for Total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Manufacturer, McGraw-Hill(他早期的書多是這家出版社所出版的。不過,這家出版社近十年來,也成三流的。讀者可以從hc上周末讀一下就找出招牌書Juran Quality Handbook的兩處錯誤可知一斑)。據悉,翻譯完成,付出十幾萬稿費給譯者,然而,「我們打算拿它來看看可能出版否」的時候,卻不知道稿子藏到那兒去 —換句話說,帳目上有,實體丟掉…..)

他的22本書都與process/ improvement/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等等有關,我們可以從現在他網站上的課程了解一些:(有些書兼為研習手冊,或多或少以下述課程為中心):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al Change Mgt.
Capacity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Total Six Sigma
E-business Technology
Total Improvement Mgt.

印 象最深刻的是;我們當年談的「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已改成「全面六標準差」 (Total Six Sigma) –真是先進,虧他還當過一屆的美國品質協會之會長(ASQC在1986改為ASQ,把C(Control)拿掉)。』

新經濟學與台灣戴明圈: The New Economics and A Taiwanese Deming Circle
http://demingcircle.blogspot.com/2009/06/31preview.html


結語 

24. 為這些事作證,且寫下這些事的,就是這個門徒,我們知道:他的作證是真實的。

  1. 耶穌所行的還有許多別的事;假使要一一寫出來,我想所要寫的書,連這世界也容不下。

[若望福音完篇]

 






1 則留言:

Quality Alchemist 提到...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my book entitled "品質煉金術師之ISO真經" (把品質管理理論用武俠小說方式表達) which published by 明文出版社 in 2006.
I have posted in my blog at http://qualityalchemist.blogspot.com (please find in 標籤) and you are welcome to visit it.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