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小記郭東耀、陳文哲、盧淵源等三位老師...郭東耀家族與林茂生家族、東海大學

小記盧淵源、郭東耀、陳文哲等三位老師

書堆中有本秋庭雅夫著《工業工程學:理論‧技術的應用體系》盧淵源、郭東耀、陳文哲合譯,台北:中興管理顧問公司,19848---這本書很值得一記,一來它是日本此領域的代表作之一,當年我曾經到中興管理顧問公司上過作者的課程 (可能是2天或3) ;另外有意思的是三位譯者我都有些因緣。

陳文哲老師2012年過世,我曾請教戴久永老師他倆在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的一些交往,譬如說,對於某篇論文中的預測之準確性,是否可能?
我個人與陳老師的交往只記兩件事。一是約1988?我自動跟他提願意翻譯 The New Rational Manager陳老師一口答應。這完全憑口說。不過,這本書很快就有二種翻譯版本,我當然不會增加陳老師的困擾。另一次是在圓山俱樂部跟老師相會,他是會員,我公司則採取團體會員加入,也沒好好聊過

*****
郭東耀老師是我東海的師長,由於郭老師到史丹佛大學進修和我個人選課的時差,我只在19749(大四上)修過他一門「高等工程經濟學」(2學分) 
郭老師的胞弟郭東煥先生的家是我們大一起的家,太太是我們社會系的學姐,團契活動等活動很積極所以我們從常去郭老師家打擾,他倆讓我們有家的感覺。

1974-75,僑大家具公司請郭東耀當顧問,他找我和二位同學當「助理」。由於我祖父母是做同一行業所以當時很感興趣和認真;不過郭老師並沒帶我們,所以我沒弄懂郭老師參與多深,可能只是介紹我們實習的機會

1978我快回台灣就業,也寫信向母校詢問有沒機會當老師。郭主任不嫌棄我是屬於低分閃過的學生,給我回信:
漢清賢棣 你好
       很高興接到你的信,知道你那裡的求學生活一切都順利愉快,心中更覺得欣慰,尤其高興你願意學成回母校服務,相信將提供母校學弟妹們很好學習榜樣
你說今年預備回校。未知九月前你的畢業證書能否一起帶回來?因學校申請任教須有正式資歷文件附上,始能提請校方查核決定,盼在這方面能很順利

有關課程教方面有機率論””工程統計等兩種必修課,另外你提的實驗計畫方法,Queuing System 等可作選修課,詳細情形我們可以在日後再研究。耑此 順祝
學安!


郭東耀   4/28
 P.S. 附申請書一份請填寫後寄回

我今天2013.4.15 晚上讀 "東海大學校園解說社/彭康健審訂東海校園建築步道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才知道系上的那顆榕樹,已三百多年. 是郭東耀老師家的祖傳寶物家人在工學院落成時特贈工學院.....2013.4.15


--------
2013.10.6
東海工工系洪堯勳主任轉來郭東耀老師從美國寫來的祝福信和三則故事

      袁學镸  鄧學長 漢清學長
我今年4 月份趁郭東耀老師在台灣的時候
有請他到系上訪問(會登在50周年特刊)並邀請他參加11月份系慶
無奈時間搭配不來
身體狀況也不適合長途飛行
老人家很重視此事並一直放在心中
很有責任感也很有感情的寫信給我們
我會放進50周年特刊及系網
也請您們傳給百川學長  班上同學及有聯絡系友
堯勳敬上

 *****郭東耀撰2013



欣逢東海工工50年慶,可喜可賀!雖蒙邀請前往致詞,但因近來體弱氣衰,不克前往,只能以此文來勉勵大家。期許各位不忘東海工工精神! - 郭東耀謹祝-

東海工工 三個小故事      

從來沒有人知道工工是什麼,唸此系有何意思?畢業後在工程界幹什麼?其前途如何?當年創系時,考進來的學生沒有一個填此為第一志願,也許他們是糊里糊塗填上去的,可能唸了一年後全部都轉系了。若是如此,應台灣工程界熱切要求成立的這一個系不就這樣夭折了?第一任系主任Trimble 博士心中很是焦急,他找遍全台灣都找不到夠資格的師資人才。後來他找到我,告訴我你將是東海新工工系唯一的專任老師。當時我大學畢業已十多年,先後在屬於經濟部的大工廠,省政府的中型工廠,也在與友人共同投資的小型工廠,任過廠長,生產技術管理主管,在生產現場做實務工程師等職。我到了東海之後馬上開一門綜合討論課。這不是已設定的課程,也不是一年級選修課,乃是我義務開的課,教導新生去了解工工的內容,出路,展望及升等之路。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也對自己的前途有了信心。

第一個小故事:
工工系第一屆新生里有一位女學生,叫黃水娟。第一年快結束時,當時的系主任,連同理學院歐保羅院長,要與該女學生面談,也要求我一起在場。他們是出自善意想勸她轉系。這乃之前有先例,東海有多屆班級,尤其在文理學院,班上只有一位男生考進,因為沒有其他同性的同學,無論是班會,課業,運動,打球,連郊遊烤肉,都少有夥伴。最後,待不下去了,紛紛轉系離開。現在工工新系也有同樣的情況,不同的是,萬綠叢中一點紅,是女生。系主任擔心這位女學生單獨一人,若又錯過轉系機會,一定心裡很遺憾。面談主要是勸她預備轉系。當時不發一言,因我確信她不會轉系,因全班級上了我的討論課後,心中像吃了定心丸。且在眾男生中,她被呵護照顧,像是女王般。同學課外活動也都邀她參加。這群新生因沒有其他年級的學長,所接觸的都是名教授,好老師,視他們如同自己兒女。這樣的光景下,她怎會轉系呢?結果院長和系主任勸說失敗。這位女同學已經立定心志,要全力以赴。她不但築夢,也要完成夢想。三年過後,她成功了。她成為全台灣第一位女工業工程師。這種剛毅,進取,充滿勇氣邁步的精神,正是東海工工的精神。

第二個小故事:
工工第三屆,有兩位女生。其一叫吳麗玉。她人清瘦,寡言少語。該班畢業旅行是要登台灣最高的玉山。太平洋戰爭後半,日軍在南洋島嶼戰線節節敗退。玉山登山路徑無法維修,任其風化,碎石蓋滿小徑。尤其在風口前斷崖,多次土石流從山頂崩到谷底,幾百公尺長。崖邊的安全護欄水泥柱和粗鋼條都墮落斷裂,驚險重重。登山第二日我們到達登山起點,排雲山莊。隔天清晨束裝出發,天暗黑伸手不見手指,只能靠些許星光看到玉山主峰的輪廓。看不見山路,就派一位高大魁梧的同學先行找路。他身帶粗繩上去,先找到一棵大石頭站穩,把繩子拴緊拋下,讓一個個同學握住往上坡爬。不久後,他突然大叫,不行,不行,我站著的這塊大石頭往下滑動,趕快鬆手,往左右疏散。 經過種種艱難繼續前行後,那位吳姓女生終於走不動了,連連喘氣,呼吸急促,臉色青白,坐在地下。這時離山頂約有50公尺,怎能就此停下呢?

全班其他男同學齊聲鼓勵:吳麗玉加油!他們大聲喊叫,但她無動於衷,就是不肯走。眼見如此,全體男同學改用其他方式激勵她。她看了看我,我知道她走不動,不是出於疲累,乃因患了高山症。這時安靜休息最重要。我要她多休息,告訴她路程快到了,叫兩位男同學一個在前拉她,一個在她背後推。結果她慢慢移動前進,全體拍手鼓勵。

來到風口,寒風犀利,右邊是斷崖,大家專注看前面同學的背,一個跟著一個緩慢前行,終於成功達頂。我和吳麗玉坐在吳稚輝銅像的基座,她靜靜地休息,其他同學連連照相留念,而我則是不斷禱告。我帶隊成功達頂,但是否能帶全隊平安下山呢?坡地山路危象重重,但我確信神會看顧保佑。感謝神,全隊終於當天平安歸回。吳麗玉在下坡山路上,體力越加恢復。雖然腳上大小水泡十多個,但回到宿舍敷藥後,隔天若無其事上課。在登山過程中,她一忍再忍,沒有流下一滴眼淚。登山過程雖極其艱苦,但她沒有失措埋怨,反在逆境中完成登玉山的壯舉。那個快樂和幸福滋味將伴隨著她一生。她和全隊員堅強努力,克服困難,眼目一直朝上,直到達成目標,這是東海工工的精神。

最後的小故事:
這是有關吳麗玉的同班男同學杜竹風的故事。一天,上完了課,課後活動也結束了,杜同學洗完澡,吃過飯後,坐在宿舍二樓門前的走廊欄杆上欣賞夕陽餘暉。欄杆木頭後端與火磚銜接,本應在插入銜接後要用水泥密封,但當初興建時因著施工工人的疏忽,沒有封好縫隙,年日久後雨水滲入導致木頭腐蝕。很不幸地,當天杜同學坐在木欄上,因著重力壓迫,結果木欄斷裂,轟然一聲,欄杆與人一起從高處墜地。一般人若遭此事故,不是腦部受傷,肋骨斷裂,就是腹腔出血,手腳骨折。然出於神的保佑和恩典,他大難不死,他乃臉下半部著地,單造成上顎幾颗牙齒脫落而已,真是萬幸。後經急救治療後,臉上看不出有傷痕,牙齒也排列整齊,比以前好看帥氣,又是一條好漢。

人遇大難,其思想也大變化,價值觀有了修正,變得達觀有智慧,他的為人處事也不同了。他完成治療後回到校園復學,還是爽朗的笑聲,滿面的笑容,與同學朋友一同話家常,同聲歡笑,讓大家都訝異。工工管理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Sunk Cost (埋沒成本),意指已投出的部分成本不能影響你的新決定,要把其捨棄,不再戀戀不忘它的损失,才能做睿智的投资。讓災難變成轉機,痛苦化為契機,不拘泥於過去,把希望立在未來。聖經詩篇121篇說: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祂必不叫你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覺。

幾年前,學校邀請畢業30年的校友回母校,我見到別離多年的系友,正納悶是否杜同學出席時,其他同學齊聲指出他就坐在我對面。他發福了,穿著西裝,好像是一大公司的主管。和他一起出席的,是他的掌上明珠。看他們父女的互動,可以知道他有個幸福的家庭。他沒有被災禍擊倒,反倒像是浴火鳳凰,經歷磨練後,重新飛舞。他成功了。他忘記背後,努力面前。這正是東海工工的精神!

類似的小故事,不勝枚舉,每屆工工班級都有,如要一一述說,我的回憶錄將寫不完。在此,再次慶賀東海工工50週年慶,我有幸參與東海工工的歷史,有幸與你們眾多系友認識交流,深感人生無憾。再見,東海工工校友們!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555540019015511

桃園在何許:林茂生詩墨展導讀筆記 (2002)
  • 林淑芬(編),2003,〈桃源在何許:林茂生詩墨展導覽手冊〉。臺北:臺北市文化局。
郭東耀家族林茂生家族、東海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林茂生
Lin Mosei
Lin Mosei.jpg
出生1887年10月30日
 大清福建臺灣省臺南府屏東東港
逝世1947年3月11日(59歲)
 中華民國台灣省臺北市
語言臺語、日語、英語、德語
教育程度 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學

 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學校
 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
職業學者
年代20世紀哲學
研究領域臺灣哲學
配偶王采蘩
兒女林宗正林宗義林宗人林宗和林宗平林詠梅林宗光
親屬林燕臣(父)
郭寬(母)
漢語名稱
正體字林茂生
簡化字林茂生
漢語拼音Lín Màoshēng
閩南語白話字Lîm Bō͘-seng
林茂生於1929年11月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12月在臺北市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所舉行賴永祥與劉慶理的婚禮。林茂生與王育霖於兩個月後的二二八事件遭到殺害;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殺的有張國雄;被捕的有朱昭陽、朱華陽、楊廷謙、劉明等。

林茂生(1887年10月30日-1947年3月11日),字維屏,號耕南,外文拼音Lin Mosei。原籍大清帝國福建台灣省鳳山縣東港,生於大清帝國福建臺灣省臺南府,1916年取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文學士(東洋哲學專攻),192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修習教育哲學),是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取得東京帝大文學士和第二位取得哲學博士(第一位為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劉明電)、第一位留美博士。曾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彩色玻璃窗題寫「上帝是愛」漢文。[1][2]在臺擔任長榮中學教務主任、臺南師範學校兼職、臺北高等商業學校(今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教授、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戰後協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大學,自1945年12月,林茂生受聘為臺大教授,並以校務委員身分代理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處理院務。1947年3月11日,於二二八事件中,被武裝人員帶走並殺害。目前於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校內設有紀念館。





 


*****
2020.4.23 戴久永老師告訴我,盧盧淵源老師8日過世了......我說:哀哉!



底下約是2013.5月所記。盧先生當過兩屆品管學會會長。聽說他有收藏(戴老師好像說過他去金門酒廠指導,還指定買某年代的高粱。)
盧淵源老師在中原當系主任的時候,為台灣工業工程界翻譯了好些日本的好書,是我們的典範。我跟他最親近的接觸是20063月底 ,我們一起搭車從台北到中原去參加Kano教授取得榮譽博士的典禮。那時候盧老師已在中山大學指導過數十位博士生,他兼品管學會的理事長。
在計程車上,他跟我講他當中鋼公司的官股代表董事的機緣……我還有一件很感激他的事,他請晃三老師主持學會的研究發展委員會,讓我有機會參與學會的活動;還有一件事,讓我感覺學會的溫情,即盧理事長交給我一本《中華民國品質發展史》(因為我當過某屆的理) 。這本書雖然問題非常多,不過,王晃三兄說過,凡事多要先求其有……



《長青:陳寬仁八秩紀念文集》及聚會簽到 2012.12.1
DEMINGCIRCLE.BLOGSPOT.COM
《長青:陳寬仁八秩紀念文集》及聚會簽到 2012.12.1
長青:陳寬仁八秩紀念文集 Essays in Honor of (and by) Tony K J CHEN 戴明長青(預覽檔).jpg 1402K View Share Download ...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