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陳寬仁(部分)著作及藏書
簡述陳寬仁的作品
我在校讀時,才發現戴久永教授已介紹陳老師的著作:《我記憶和印象中的「台灣朱蘭」:陳寬仁教授‧寬仁兄的著作》,本書頁49-51。這主題值得更多的人來探討。底下我嘗試以陳老師的作品為主線索來介紹,並加些自己的一些看法。
1950年代
在兵工工程學院讀書。陳老師跟我說過,兵工工程學院即在現在新生南路三段的龍安國小附近,台灣大學的鄰居……我昨天寫這些,目的之一是要理出《工程經濟原理》1968初版∕1970增訂2版)
《序》中所感謝的人物……)
著作:「工業上品質管制之國防意義」,載《國防叢刊》68期,1958;「工廠中人員之安全」,載《生產力月刊》68期,1958。
1960年代
「品質從何分類」,《中央日報》1965年2月29日,第6版;「列表計算標準差之覆驗法」,載《工業月刊》一卷12期,1965;「工商企業與工業管理」,載《徵信新聞周刊》,1965年5月15日;「品質觀念的嬗演」,載《品質管制學會會訊》6月號,1965年6月。這篇文章引用《牛津英語大字典》的品質定義,名家J. M. Juran 的「品質過程」:設計∕程序∕度量∕工人訓練。人類的品質意識是相對的,既受物質文明之影響,又受製造能力之限制。最有趣的是結論說,一般標準的訂定是依據市場的需求而定,不過反過來也可能,即制定出標準之後,或可刺激市場的需求。
「論允差與製造能力之配合」,載《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月刊》38: 9,1965年10月;「創設品質管制基本教學實驗室芻議」,載《品質管制學會會訊》,1966年2月;「論品質特性之精度與確度」,載《工業月刊》2卷12期 (2:12),1966年4月
(此等觀念在30年之後都還有人談論,值得特別介紹(陳老師在上文的一封信的結尾,提到這兩關鍵詞):
「不論是製造業或是服務業,品質要求兩個條件︰
(一)準確。(與平均值有關)
(二)精密。(與變異量相連)
(一)準確。(與平均值有關)
(二)精密。(與變異量相連)
品質就是精準兼具的產品或服務。圖十七
─(1)中的A情況準時但不精密。情況C精密但不準確。D既不準又不精。只有情況B是有品質的服務。」(王友鐘著「尊重『人性』與『社會』的經營理論─戴明的十四點經營策略」,戴明著《轉危為安‧序言》(Out of the Crisis) )
翻譯「論品質管制專業化」 (Quality
Control as Emergent Profession by Donald D. Stewart. IQC, 22:1, 1965),載《品質管制學會會訊》3:5-6,1967年6月──專業之建立,最重要的是從事此行業之個人的態度,或是內心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職業的忠誠度。此篇將社會學最常見的名詞「異化」(alienation) 翻譯為「精神恍惚症」,這是時代的限制。
「車床技工製造能力之研究」,載《品質管制學會會訊》3:9,1967年9月。這篇是陳老師服務的學校的實習工廠的案例分析,兩位技士H君和S君,各車出25支的中碳鋼試桿和25支的黃銅試桿,將結果以「時序分布圖」分析。S君「99.75%在自然允差之中,成管制狀態」。H君則是「有特殊因,結果是兩個並列的分布」。
「動態規劃在品質管制之應用」,載《品質管制學會會訊》4:9,1968年9月號。這是篇年會的論文,可能是陳老師在研習Richard Bellman 教授創的Dynamic
Programming 法時,努力思考它在其專業之應用:它可應用在諸如 (1) 測試產品在市場的試銷和重複購買的分析,(2)著名的銷售員最佳路線分析 (該文稱為”stagecoach problem”),以及(3) 控制品質成本之實例,即現在品質水準A,經投資x元可提升至水準B的分析。結論是,此主題的研究,通常需要長期的客戶資料的收集等,而無法由品管人員所獨力完成。
1969年,企業經理協進會徵求論文,他以「試論管理以及當前企業管理教學上的幾個問題」一文應徵,得獎金一千元。
美國AT&T公司的工廠自編訓練教材《統計品質管制手冊》(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1956) 流傳到台灣時,版本竟然是複印的上下冊講義。(案:在1980年代末,此書成為該公司的廣告中之合唱樂譜,畫面是員工排成如合唱團,人手一本樂譜,即人人拿此書合唱之……),它由陳寬仁和劉振合譯:《品質管制入門》(基本教材) (台北: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1961;上冊由陳寬仁負責翻譯、下冊由劉振負責。(1971年,由夏子中重譯出版)……..
譯Paul S.
Wingert 等人合著《雕塑藝術》。這是本好書,每章由一位專家寫成的世界雕塑史,連加拿大的都有一章來討論。可惜我在互聯網暫時找不到此書的原書名。
譯Stephen F.
Mason《自然科學發展史》── 由現在網路上的資料The science and humanisum of Linus Pauling (1901-1994),我們可以知道,Stephen F. Mason是倫敦大學的King's College 的化學系教授,他又兼任劍橋大學的歷史與科學哲學教授。在2006年,陳寬仁教授將《自然科學發展史》複印兩份,一本送劉玉燕,另一本請她送台北市某教育大學的圖書館。
(出版上述書的廣文書局是台灣60年代的驕傲。我1976-77在步兵學校當排長時,經常讀其出版品,80年代初我還在那兒買過書。根據陳老師的說法,廣文的老闆王道榮先生畢業於師範大學國文系,他們以整理古籍和出版起家,他每年也一定會出版些明知會虧本的書。可惜,他後來因投資豬的飼養業而虧損累累。)
《工程經濟原理》(1968初版∕1970增訂2版)
── 這本書可能是台灣的第一本。請參考後文關於《工程經濟》的詳細介紹。
1970年代
他翻譯美國猶它大學教授段寶隆博士(Paul
Tuan)在品管學會年會的專題演講「工業工程的新趨勢」,載《管制管制學會會訊》7:10,1971年10月號。他寫「品質管制和系統分析」,載《品質管制學會會訊》9:8,1973年8月號;「年會獻言」,載《品質管制學會會訊》9:9,1973年9月號。
他留學美國時
(1974-75) 與《品質管制學會會訊》編者劉振 (Liu
Cheng) 建立好關係,得以向國內會友報告美國經驗。當時刊登的6-8篇《會友來函》,內容都很精彩而有趣。他介紹過加州美酒產業介紹:《葡萄美酒話加州》,載《品質管制學會會訊》
11:7,1975年7月號。《加州FMC工廠參觀記》,載於同年3月號。《(UA)飛機翻修與目標管理》,載於同年4月號。《參觀製造氧化鎂工廠》(美國Kaiser集團),載於同年9月號。(按:劉振希望陳寬仁收集美國的品管教育情形。陳收集約25份資料,可惜他自己都沒空研讀∕寫報告。)
陳寬仁的參訪報告中,透露許多美國大公司管理實務的許多優點和缺點,譬如說,受訪者有意無意間透露的《目標管理實施後的六大階段》,這在20年後的美國管理界,仍為許多人所痛罵。
我常說90年代末臺灣大學農學院的各系將其系名大力翻修,例如用類似「生物-環境-資源-系統-工程學系」等名詞拼湊之,這猶如陳老師在某篇《會友來函》中就舉的例子:將一些「(抽象)名詞」任意組合之,從而可構成成某一門新學問。
他又發表《生產的品質與服務的品質》及《再論服務的品質》,分別發表在《品管月刊》1975年8月號和11月號。
前幾年台灣某兵工廠拆卸炸彈時發生大災害,多位專家死亡。由於我在美國杜邦公司所受的安全教育,讓我很重視類似的案例,而陳老師和我說,他參訪美國一家Linear Explosives製造商時,該公司的安全措施相當嚴密,相對於台灣的兵工廠多掉以輕心,很令人感慨。……陳老師說他的回憶錄中,會談更多的「他山之石」。
談點陳寬仁的代表作《工程經濟》(修訂第3版,2004)。我們或許可以說,這本書是其主幹著作。1975年三民書局初版的《工程經濟》,其實根據的是1968年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及管理發展中心的《工程經濟原理》。從初版開始,《工程經濟》就是台灣相關學界的重要教科書。2004年三民出版修正三版,版權頁上有各版次的說明,我估計其銷售量一定破萬本或達數萬本。作者在序中謙稱:「這本書只是工業工程科系必修課程之一的一本教科書罷了。」
他請盧瑞彥老師寫的《序》中說:
……三點特點亟欲向社會介紹。第一、書中彙編大量國內經濟建設經過作為案例研討之用,這點實在是非常精彩……尤其台灣寶島土地較小……因此經濟建設在規劃階段應力求周全比較投資方案,不但有形的報酬應力求其經濟有利,無形的報酬也應為全民謀取長期的福利。……第二、就工程經濟本題向初學者灌溉基本概念……第三、……學者可以一看就懂。……尤其書末編有中英文的索引,便於學者查閱。……
2006年我有幸取得陳教授一本贈書,一直寶愛它。它包含台灣過去30年的一些主要公共建設個案的簡單報導,說明工程經濟的應用範圍很廣。
或許因為三民書局的銷售實力,讓作者有機會一直累積書中的相關知識。然而,我認為有許多內容,或許該忍痛割愛之,譬如說第8章「生產設備的更新分析」(頁287-319),因為學生應用它的機會可能很小。最重要的,此書還需要發展出一套決策分析和方法學,來幫助學子對此主題能一以貫之。我再指出此書可能還可改善的地方。
它的另一缺失是沒好好探討所謂的「無形因素」。2012年3月Q.
Wilson 教授過世。《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在他的《訃聞》末段中說,他遺憾的是,我們最感興趣的許多(美麗)事物,都無法衡量,所以深入探討的機會不多。(大意)
台灣最政治化的公工程的成本分析和爭論之個案,莫過於台灣電力公司的能源/再生能源組合,備用負載,以及核能電廠的風險和壽命周期成本的決定 。在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核電場的七級地震和海嘯事故,即2011年3月11日之後,台灣四座核電廠的安全問題更尖銳和複雜。
網路上有我寫的「讀陳寬仁《工程經濟》」,它是此書的評介。[2]
1980年代
《電腦與生活‧胡思去了區公所》[3] ── 陳老師是地政/戶政事務電腦化的提倡先軀。我現在重讀1987年的《日記》,因要去日本的姐妹公司受訓,必須多次去永和市公所辦身分證的「職業欄更新」的經驗,當時真是苦不堪言。90年代有一次到市公所辦事,我一直想不清楚,本市那麼多的稅收,究竟用到那兒去了,因為市公所的設施等,都是數十年前的樣子。當然,後來此等業務電腦化了,據說他們還會端茶請客。
《品質系統中的人性因素》──
這本書介於人體工學和品質系統中的人的分析。2012年中國某公司都還特地想買此書。1996年我取得一本McGraw-Hill相關的英文書,現在後悔沒有多利用它。
《品質組織與標準化》── 它的第二編,是作者近十年發表在《品質管制月刊》的選文。其實,說到選文,施政楷故理事長曾給他信,希望他依主題別,從《品質管制月刊》選編出小冊子,以利會友能閱讀精華。不過,因為某些原因,這任務並沒成功。這或許是陳老師之痛。
他翻譯J. M. Juran主編《品質管制手冊‧「品質與收益」章》(1980年代) ──這章是J. M. Juran的品質經濟學,類似總體經濟學篇。
談點關於Rafael
Aguayo著《品管大師戴明博士》一書的重譯。這本書樣本是大蘋果版權公司給的galleys版本 (即出版前的校正用版本),所以沒 Dr. Deming 的《序》。這本書介紹80年代美國品質革命中的要角Dr. Deming的學說,由台北的聯經出版。
這本書的書摘,曾由張忠樸先生作出,放在他的「尋智專業管理顧問公司」的網站。我則是對於作者的第二本書中的「出言不遜」很不滿,或可說,Dr. Deming的《序》可能是當時騙去的。
90年代初,王晃三先生是品質管制學會的理事長,陳老師可能是監事,而我是理事。晃三兄有一次買它數十本,分送給理事會同仁。
我們看到它將關鍵字「管制圖」(control
chart) 翻譯成「對比圖」,當然很不滿意【這問題有點意思,劉秋枝在譯Schultz, Louis E. 著《品質群像:向品管大師學習》中說,學校(台大)的品管和統計老師分別用「管制圖」和「控制圖」】。後來他們連絡聯經的主編林載爵先生,建議該公司重新翻譯……. (它並未重譯出版,現已絕版)。據陳老師說,林主編說要給已譯三章的稿費,後來也沒消息了。
1991年(民80年)初版的《品質人語》,在21世紀初有新版本,所以我在2000年4月的戴明顧問公司的網站上說,謹以陶淵明詩恭賀陳教授的新書:「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
《品質人語》的出發點,是80年代 (初版1979年)
Philip Crosby的暢銷書Quality Is Free [4]。Crosby氏在該書中,將他認為的雋語選出來,附在書末,供好學深思之士反省用。陳老師的《品質人語》先在《工商時報‧副刊》刊行,之後再結集出版──初版時的費用,還承蒙張忠樸先生等三人人的贊助
── 這是寬仁師在張先生身後約5-6年的一次紀念會上所透露的。
在許多品質大師之學說中,陳老師與Philip
Crosby最親近。他有好幾次應邀去演釋其要義。譬如說字母湯
DIRTFT是「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 (第一次就做對)」各字的頭一字母組成的縮寫,它是Crosby的學說之口號;這影響我在1989年台灣杜邦公司的品質運動口號:「第一次就做對;一次比一次好。」
我曾抽出該書的兩則,讓讀者反思陳老師的話語的力量,或討論其中可能的不充足處:
第53則:「…..General H. Norman Schwarzkopf對美國西點軍校的學生說:「我們從差勁的領導中所學到的,遠比從好的領導中所學到的要多得多。你學會了不該這樣去做,從而便知道應該怎樣去做。」工程師也應該好好地去體會這段話的意義:不良品質,教會我們不該那樣去做,從而便會知道應該怎樣去做。Gen. H. Norman Schwarzkopf, U.S. Commander in Gulf...
第57則:「品質是一種習慣。大家以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適切的訓練,可能培養良好的習慣。所以,品質從訓練開始。」
1995年12月:鍾漢清等人與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合辦「戴明紀念研討會(第一屆)」,蒙當時任飛利浦公司副總裁的許祿寶先生幫忙。學會的鍾清章、王晃三、戴久永、林公孚等人有發表文章。又蒙王治翰、陳寬仁等先進指導。我印象最深的是許祿寶先生說:「企業管理界成名的多為理論家和顧問,我們這些實踐者尚未獲應有的肯定。」台灣飛利浦公司羅益強先生等人擁護「學習型組織」概念。許祿寶副總說:「戴明哲學就是淵博的學習型組織。」
2000年代
2000年出版《品質人語》(Quality Guy Speaks)增訂第2版,共148則中英對照的雋永小語。寬仁師動用的人員計有:《序言》三篇(葉若春、王晃三、戴久永);英譯者五人(分別在台灣、美國、加拿大、英國);《作者英文簡介》(”About the Author”) (鍾漢清);《作者之素描》(賴義);《自序》中除了上述諸人,更提了其他五六人,又講出彼此互動的故事,這是篇很精彩的「自序兼致謝」。
他編輯《果姑話飄泊—側寫中國百年》。這本回憶錄是一本妙書。書的主角,是他母親,她從九十幾歲開始寫,約三十餘萬字,陳老師插入的兩段故事,比小說還精彩:《勝利後河內之行》(1945年,頁341-49)、《運金(號)與海杭(號)》(1949年,頁361-70),現代人讀它們,會認為簡直是不可思議,而幸虧陳老師在50年代和60年代追記下來。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插入陳老師的許多「可一不可再」的手繪插畫(因為據陳老師說,當時才有閒來精繪之)。這充分反映出陳老師信服「一張畫抵過千言萬語」,譬如說當時的船,今日早已看不到啦。
陳老師寫的《果姑話飄泊‧關於本書》(頁507-515),說明母子成書的互動過程,精彩而感人;他寫外祖父《三光先生》(頁483-85):所謂「三光」,妙得很,指的是賭博打麻將,一直要等到「天光、錢輸光、賭友走光」才會回家的。)、寫父親《宇飛先升》(頁486-506)也都很不錯……2012年讀他寫的對於大陸逃難船的描述,認為那是陳老師年青時的佳作,我打電話給他慶賀,他謙說那是他老母親的書啦。
他善於說故事的本事,似乎在20歲前就發展得不錯。
2005年參與編輯《中華民國品質發展史》。兩位執行編輯都寫《編輯紀要》,陳老師的很妙:「……我體會到『為一件工作應該創造適當的專用工具,現成的工具不一定好用。』……編輯會議本來是很枯燥無味的過程,而我們…卻很融洽愉快,反而覺得:編輯完成,全稿順利付梓,這個小組不存在,那種氣氛也就消失了。」
根據陳老師在該書中說的,劉振老師開課很積極,業務版圖含蓋的範圍(地方),可以說是:除了不能到台北市開課之外,他大概全省都走透透。這種努力與魄力,最能突顯前輩們開發、開拓品管領域的「骨力」。陳老師說:「……想當年劉伯繩拍胸脯說,我編的《品管月刊》,保證沒有錯字、別字。……」
陳寬仁教授寄放在鍾漢清處的第2批書小記
2011年12月30日及2012年原元月,陳寬仁教授來訪,「再次」送我約10本的書。我想,我有責任列出這些歸我代管的書,並說明我所知道的其中因緣。這是一種對陳老師的致敬。現在,我要說這第2批陳氏藏書的一些因緣。
Rafael Aguayo著《品管大師戴明博士》 (Dr. Deming: The American Who Taught The
Japanese About Quality By Rafael Aguayo, New York: Carol, 1990)。(此書的故事,請參考前文155頁起……)
《統計學:深入淺出》(Statistics: A Guide to the Unknown, San
Francisco: Holden, 1972) )。這是本很優秀而深入淺出的入門書,由各行著名統計專家介紹該領域的統計學應用,譬如說,Deming博士介紹管制圖在生產的應用,Herbert A. Simon 介紹他的發現:The Sizes of Things等等,內容很豐富。我買過台灣美亞書局的翻印本,書中至少二分之一有漢譯。我幾年前介紹過這本書時,已是第4版。Deming博士的文章變成業界的「常識」而拿下了,Herbert A. Simon的還留著。
許倬雲《從歷史看領導》(台北:洪健全基金會,1992年4月/1993年12月13刷)。此書有中國版。我看過許院士的《從歷史看組織》(書名憑記憶),認為不夠好。不過這本書的印量,顯然可以表現讀者想「從歷史找經營智慧」的渴望。
接下來是3本關於創意與問題解決學的書,它是陳老師很關心的一領域。
《六頂思考時戴的帽》(Six Thinking Hats by De Bono, London:
Pelican, 1985) ── 我幾乎有作者De Bono的全集,他的書一半以上都有漢譯。這本其實相當有創意,它的敵人就是我們的壞習慣:說話前不先表達自己的「論點」的七情六欲…..。
Russell l.
Ackoff著《解決問題的藝術》(台北:現代管理月刊,1981) ── 我很難忘記80年代初,我在竹東工研院電子所宿舍,初讀此此書原文本的激動。此書翻譯不通順,還將他女兒作的插畫刪掉。2010年我編著《系統與變異:淵博知識與理想設計法》,即是對Ackoff 教授的敬禮。之前,我們舉辦過一次紀念Ackoff的會議,陳老師和戴久永老師都有小論文貢獻。我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出版談Ackoff 的書時,可以利用它。
《理想的問題解決者:改善思考、學習和創意的指引》(The Ideal Problem Solver : A
guide for improving thinking,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by John D. Bransford
and Barry S. Stein, New York:
W. H. Freemand & Co., 1984 )── 年前說這本書我第一次翻它,還不能贊一詞。現在我們可以從本書的副標題了解它企圖整合思考與學習,正文143頁,分八章,各有練習題和提示。
名著《作業研究的方法》(Method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by Philip
M. Morse and George E. Kimball, The M.I.T. Press, 1951 )──陳老師有題字:「本書是O.R.
作業研究的經典著作之一
另一本是
英國
P. M. S. Blackett的Studies of Wars.
陳寬仁2012/1/14 特贈 ...漢清兄收藏」
陳老師還贈兩本名家談設計和未來大趨勢:《設計是什麼》(Paul
Rand: Conversations with Students) ;《21世紀三事》( The Sun, the Genome, and the Internet by Freeman J. Dyson) 。
我們知道陳老師很重視科技報告等的寫作,所以他會有《研究論文的寫法十步驟》(10 Steps in Writing the
Research Paper by R. H. Markman, et
al.) ;《學期報告的寫作手冊》(A Manual for Writer of Term
Papers by Theses, and Dissertation
by Kate L. Turabian )以及《大學生寫作指引》(Student's Guide for Writing
College Papers by
Kate L. Turabian) 等書。
陳老師有許多中國演講之旅。他有時會物色到「品質管理的世界名著」《全面質量管理》
(Total Quality Control by A. V. Feigenbaum, McGraw Hill, 1983;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這本書的上一版,台灣有翻譯本:真是禮失之而求之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