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The emissions scandal still hangs over VW: 北美市場罰款和補償共201億美金;律师奉劝前“大众”高管不要离开德国


The emissions scandal still hangs over VW
ECONOMIST.COM

美國媒體轉型之一瞥


Dr. Deming生前,約1990年,紐約時報請他當"轉型"顧問。他與助手去討論一次,就以"時間分配有問題"為由婉拒了。
我相信過去二十幾年,美國大報的持續自我改造或外力改造成功 (如華盛頓郵報等易手),大家有目共睹。
這些轉型中的痛苦,很不容易由外人得知。






范琪斐
 
在美國我們講這話至少講十年了,可是現在,如果你回去看美國新聞的話,現在真的是進入黃金期,不管是在質或是量,都比兩年前進步太多。
 
以 CNN 做例子,美國的有線新聞其實跟台灣的有線電子媒體一樣,都被罵的很慘,這個狀況是非常非常類似的。因為一樣的問題,他有 24 小時的製播時間要填滿,一樣會遇到收視率的問題,所以常常重播、言之無物,為了收視率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我還記得有一年 CNN 在做美國大選的時候,當時他的宣傳重點不在於有多少人力在報導,而是在強調他的攝影棚做得有多炫,或是主播在 VR 上面的畫面呈現有多酷,然後就被罵慘了;還有一次是晨間報導的主播,示範他怎麼選新聞來播報,就在畫面上把新聞做的像一個輪盤一樣,然後隨機選一條,看選到哪一條就報哪一條,最後是被罵慘了以後,CNN 才趕快把這個輪盤拿掉。
 
但你現在回頭去看 CNN ,變化非常大,晚間時段幾乎都是國內外大事,向軍事、外交平時很冷門的話題新聞,也都講得特別多;在今年起,還加強強調他們的調查報導,特別請了普立茲獎得主的 Carl Bernstein 跟 James Steele 這兩位調查報導大咖,來協助 CNN 產出深度調查報導。
 
在紙媒的部分,比如說紐約時報,他的獨家報導還是非常非常有影響力的,但在此時,他也一樣在嘗試用 VR 做新聞、也產出 podcast ,甚至每天推送食譜給你,還幫你整理美劇重點。(如果沒時間看的話,還可以這個作弊一下。)華盛頓郵報也是,獨家報導一條比一條厲害,我相信現在沒有人會懷疑,華盛頓郵報在華府上面這個老大哥的地位。
 
另外一個再看看獨立媒體的部分,那就更五花八門了。有的專注軍事、有的專注在外交、有的專注教育,有的專注男女關係,要什麼有什麼,那為什麼會這麼這樣蓬勃會這樣多樣化,在這兩年裡面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呢?對,就是因為川普的關係。
 
川普一直以來,全部都是在罵媒體。而且他最近最有名的一次,就是用推特罵 CNN 這些主流媒體是全民公敵,不過也因為川普不停的罵媒體,與其說是罵醒了媒體,不如說是罵醒了美國的視聽大眾。
 
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美國人突然就理解到,有媒體來監督政府這事是多麼重要,因為你要仰仗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去監督川普,It is impossible,共和黨幫川普護航都來不及,所以大家就很擔心,會不會有一天醒來突然美國就變成川普國啦?
 
現在很多人會利用訂閱優質媒體的方式,就是付費給優質媒體,或著是大幅捐款來幫助優質媒體,這也已經反映在報導上面了,比如說以前在講冷冰冰硬梆梆的政治新聞沒有人看,那現在這些都是頭條,連有線新聞亦是如此,且晚上播政治新聞,其實收視率非常好。
 
另外一個關鍵,就是科技的進步。因為科技進步的關係可以讓我們看到很大量的文件,比如說維基解密就是一個特別好的案例,可以看到政府怎麼樣竊聽我們;比如說巴拿馬文件就讓我們看到有錢人是怎麼樣藏錢的;那比如說數據新聞的出現,也讓以前這個大幅收集資訊的這個管道,是掌握在政府手裡這件事情,也開放出來了。
 
另外也是因為科技的關係,就促成了很多跨媒體的合作。 
比如說,在這次法國大選的時候,我們就看到 26 家這個非常重要的媒體,聯合起來打擊假新聞。不管是巴拿馬文件或是維基解密,都是很多個國家的重量級媒體大家一起來同時進行查證的,讓媒體現在有個工具,終於可以團結起來,一起告訴你真正的事實發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有趣的還有另一個現象,就是紐時或華郵這些優質的媒體,他們要互相推對方的好的獨家報導喔,所以也是互相在扶持嘛,所以媒體之間合作的狀況比以前多很多
   
講這麼多,有許多朋友來問我,「欸!我們台灣新聞的黃金期到底什麼時候會出現呢?這個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期待我們台灣的媒體來監督政府?」
 
老實說我覺得時候可能還沒到,因為如果拿美國的例子來看,美國媒體是真的跌到谷底。唯有跌到谷底之後呢,閱聽大眾再加上作新聞的記者,再加上出錢的老闆呢,才會徹底的反省,那時候呢,才有機會出現改變。
 
明天(6/25) 禮拜日早上十點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播出的《 #范琪斐的週末放送》,會有我更詳盡對此議題的深度分析,也會談談美國國會的黑箱作業(跟台灣相比可說是黑透了!)。
 
當然如果你想更進一步討論,明晚(6/25)晚間十點,我將在 三立SET GO 做直播 live streaming,屆時歡迎大家一起來與我討論!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Lexus Loses Its Luster in a Key Quality Study. Takata to file for bankruptcy 高田將聲請破產股價崩跌55%.


安全氣囊出人命高田將聲請破產股價崩跌55%. 2017年06月23日

Takata to file for bankruptcy Monday, SMFG to provide bridge loan ...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takata-bankruptcy-idUSKBN19D0DS
1 day ago - FILE PHOTO: The logo of Takata Corp is seen on its display at a showroom for vehicles in Tokyo, Japan, February 9, 2017. REUTERS/Toru ...

Takata Corporation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kata_Corporation
Takata Corporation is an automotive parts company based in Japan. The company has production facilities on four continents, with its European headquarters ...

Bloomberg Asia
Lexus owners reported 98 problems per 100 vehicles in the first three months of ownership.


This year, the brand finished below average for the first time.
BLOOMBERG.COM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