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假設和方向有許多錯誤
今天他這一篇介紹控訴當今學術界 多少與 Dr. Deming 的想法類似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9&nid=1330
搞自閉的學術界
作者:南方朔2012/02/07十八、十九世紀,學術界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現在,卻與社會脫節。
搞自閉的學術界,能不奮起嗎?
近年來,西方經濟學術教育界已有「後自閉經濟學」(Post-autistic Economics)這種說法。
因為,二○○○年,法國最高學府「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經濟系的師生,透過網路連結,發起一項學術訴求。
他們認為,當代的經濟學已成了一種自閉的學問,只是在搞一些言不及義、不問世事的抽象數學遊戲。
這些師生因而主張,經濟學一定要打破自閉,重建它做為一門社會科學的深度與廣度,恢復它與真實世界的聯繫。
巴黎高等師範師生們的訴求並不孤立,因為接著在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也都提出了類似的主張。
二○○二年,美國前芝大經濟系教授黛德莉.麥克隆斯基(Deirdre McCloskey)出了一本小書《經濟學的祕密之罪》,該書可視為「後自閉經濟學」的一個註腳。
該書指出,主流經濟學家以數學為外形而自欺地認為,它是一種科學。
事實上,那都是空洞的模式。經濟學家已不會去問該問的問題,那是「體制化的無知」;對經濟史和經濟思想也缺乏興趣,那是種「文化匱乏的野蠻主義」。經濟學已成了一種空虛的學問。
巴黎高等師範所引起的,只是第一度思考。第二度反思,則是要等到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她在二○○八年金融海嘯後,當年十一月五日,赴倫敦政經學院為一棟新大樓的落成啟用剪綵。
致詞時,她當著許多經濟學家的面說道,「金融危機太可怕了,但為何沒有一個人看見它的到來呢?」
英女王的大哉問,對經濟學界等於是指責與羞辱,於是引發了許多直到現在仍未結束的反省。
為什麼近數十年來,全球都對債務的問題,那麼漫不經心,任由經濟泡沫被吹大吹破?金融的槓桿操作,為何已成了經濟的核心?現在的總體經濟理論,出了什麼差錯?
「後自閉經濟學」是個知識上值得注意的課題。而這種現象,並不只限於經濟學而已,政治學與社會學亦莫不如此。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各國內部重構,學術界已成了既有體制的環節之一。它是既得利益者,當然也被規馴化。
學術界不會問不該問的問題,於是,看似有學問、但卻空洞的學科充斥。古典時代,學術工作者乃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動力;現在則成了過去。
有人研究過,在一九五九至六九的十年間,美國三大政治學報,即有論文九二四篇,談越南的只有一篇。學術界與時代的脫節,由此可見。
而一九三六至三八年間,乃是美國快速變化、公民運動興起的時刻,但最重要的「社會學評論」學報二五五九一篇論文中,與公民有關者只佔五%。
學術的自閉,不只是經濟學而已,政治及政治社會學家亦然。十八及十九世紀,推動進步的是學術界,現在學術界自閉已久,主角已成了公民團體。學術界能不奮起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