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1997年12月7日 星期日

H. Thomas Johnson 的故事


Scania (company), Swedish truck manufacturer with origins in Scania.

作詞條relevance


relevance, irrelevant


In the words of Jim Collins: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may discover the right direction – great vision without great people is irrelevant. (Good to great and the social sectors, Random House, 2006).

"Relevance, simplicity, and humanity—not technology—will distinguish brands in the future." (from A New Brand World by Scott Bedbury [president of marketing at Starbucks in the 1990s] with Stephen Fenichell)適切; 對今日情況有意義

想到
戴明的朋友強生(H. Thomas Johnson)的故事。
他是會計、經濟學史的有名教授。80年代初與著名的Kaplan教授合著Relevance Lost,講西方會計學的盛衰,尤其是與工作現場的攸關性漸失,淪為報表工具而已。

這本書很暢銷,不過兩位作者因思想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Kaplan崇尚「陽性」衡量,轉到哈佛大學推廣其有名的「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s,基本思想是工作、學習、業績、競爭等兼修)。Johnson從日本的豐田式生產法獲得許多啟示,往工作現場「見習」,寫出他的第二部曲《攸關性失而復得(Relevance Regained)》,戴明博士很欣賞,在他的名作《新經濟學》中引用,Johnson引以為榮。

1996年戴明博士生前成立的The Deming Institute請Johnson演講《把生命帶入品質》,談他的心路歷程及戴明哲學應與《系統神學》與Geregry Bateson(詳後)等思想共創未來。

1997年,MIT的「學習型組織論壇」請他去演講,我看後很感動,取得其翻譯允許(參考http://www.sol-ne.org/pra/pro/assessment/johnson.html)。Johnson近日與北歐朋友合作其第三部曲,以為事業的績效,可以用各種「比率」來評估(這重點不得其詳,因為傳統的財務分析也是如此,《Simon 管理行為》甚至指出70年代末,卡內基理工已有專家系統的博士論文)。

他又講了一故事,Scania汽車的老闆說,他每次到各廠去,聽該廠所播放的音樂,就知道其績效......




1997年8月24日 星期日

戴明 (W. Edwards Deming)《戴明的新經濟觀》1997 改稱《新經濟學》2015

 戴明 (W. Edwards Deming)《戴明的新經濟觀》1997 改稱《新經濟學》2015


《新經濟學》---鍾漢清新中譯本 ,2015年由台北經濟新潮出版社出版。˙


-------
戴明的新經濟觀

作者: 戴明 (W. Edwards Deming);譯者:戴久永
出版社: 天下文化,1997


●內容簡介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許多員工離職後另謀高就,在新公司的表現卻遠優於他在原來公司的表現?也許,《戴明的新經濟觀》能夠提供許多讓人茅塞頓開的想法。在傳 統經濟管理制度的桎梏下,企業對外強調競爭,對內則以績效掛帥,員工無法樂在工作,企業的效率難以充分發揮。而戴明所倡導的觀點,正是要打破這些傳統的迷 思,以系統與變異的理念,創造人人皆贏的局面。

●目錄

導讀 誨人不倦的品管大師 戴久永
緒言  戴明‧卡奚爾/戴明‧芮克里夫
再版附言
作者生平
自序
第一章 現況的省思
第二章 跳脫現代管理的歧途
第三章 建立系統的觀念
第四章 淵博知識體系
第五章 領導者的特質
第六章 人員的管理
第七章 紅珠實驗的教訓
第八章 蕭華德與管制圖
第九章 漏斗實驗的啟示
第十章 來自變異的教訓
附錄   顧客與供應商應建立持久關係
譯後記  戴久永

●作者簡介

戴明 (W. Edwards Deming)  

●譯者簡介

戴久永 

●導讀者簡介

戴明

本書是為在現行管理方式肆虐下生活的人而寫。這種管理方式導致了既大且久的損失,使我們步向衰退。大多數的人誤以為,現行管理方式存在已久,而且牢不可 破,事實上,它是現代的發明-一個經由人們互動的方式而創造出來的牢籠。這種互動使得我們生活的所有層面-政府﹑產業﹑教育﹑醫療-都深受其害。

我們都在競爭的氣氛中成長,不論是人與人或者團隊﹑部門﹑學生﹑大學之間,都充斥著競爭。經濟學家教導我們,競爭會解決我們的問題。事實上,我們現在了 解,競爭具有破壞性。更好的作法是,每個人都能以「人人皆贏」為目標,如同一個系統而共同工作。我們所需要的是合做以及向新的管理方式轉型。

轉型之道就是我所稱的「淵博知識」。淵博知識體系由四大部分所組成,彼此互相關聯:
(1) 系統的體認,(2)有關變異的知識,(3)知識理論,(4)心理學。

本書的主旨,在為讀者開啟通往知識之道,並且培養追求更多知識的渴望。

我在《轉危為安》中提到的管理十四要點(14 points for management),乃是運用淵博知識體系,將現行管理方式往最適化轉型下的自然產物。


本書也可做為工程﹑經濟﹑企管科系學生的教科書。企管教育的目的,不應該是讓現行管理風格永遠不變,而是要促使它轉型。工程科系學生對所學習的新的工具與工程理論,也需要新的管理方法才能成功地運用。換言之,學校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為未來而非為過去作準備。

本書前兩章描述現行管理方式,並且建議較好的作法。第三章敘述系統的理論。在最適系統中每個人都受益-股東﹑供應商﹑員工﹑顧客。第四章介紹淵博知識體 系,可以提供一個了解我們工作的組織並促使其最適化的工具。以後各章則進一步闡釋第三章與第四章的理論,並穿插企業﹑教育界﹑政府部門的相關實例及應用情 形。

許多人對於本書的完成都有貢獻,我將會在書中各處指明。在此特別感謝我的秘書基蓮的全力貢獻。

1997年7月21日 星期一

Out of the Crisis

品管經典《轉危為安》天下文化出版 生動詮釋戴明管理理念
【台北訊】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繼〈戴明的管理方法〉及〈戴明的新經濟觀〉後,又推出〈轉危為安〉著名品管經典。
〈轉危為安〉是戴明博士巔峰之作,戴明挽救了日本二次大戰後的經濟,向來被譽為「品質之神」。台灣企業目前普遍追求品質認證,戴明早在數十年前超越此一技術上的風潮,致力追求企業內部根本的轉型,這份宏觀深刻識見,對全球各地企業影響深遠。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企劃部表示,被奉為「品管經典」的〈轉危為安〉,藉著服務業到製造業的豐富實例,生動詮釋了戴明廣為人知的「管理14點」的理念與效應,指引身負重任的組織管理者及專業人員,超越在管理中最易遭遇的各項障礙。在清晰架構下,戴明引導讀者一步步改善品質,解說條理分明,幫助有心者有效提升產品與服務品質、改善組織體質。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電話(02)506-4618號。
【1997-08-05/經濟日報/39版/出版企管】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