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條relevance
relevance, irrelevant
In the words of Jim Collins: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may discover the right direction – great vision without great people is irrelevant. (Good to great and the social sectors, Random House, 2006).
"Relevance, simplicity, and humanity—not technology—will distinguish brands in the future." (from A New Brand World by Scott Bedbury [president of marketing at Starbucks in the 1990s] with Stephen Fenichell)適切; 對今日情況有意義
想到
戴明的朋友強生(H. Thomas Johnson)的故事。
他是會計、經濟學史的有名教授。80年代初與著名的Kaplan教授合著Relevance Lost,講西方會計學的盛衰,尤其是與工作現場的攸關性漸失,淪為報表工具而已。
這本書很暢銷,不過兩位作者因思想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Kaplan崇尚「陽性」衡量,轉到哈佛大學推廣其有名的「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s,基本思想是工作、學習、業績、競爭等兼修)。Johnson從日本的豐田式生產法獲得許多啟示,往工作現場「見習」,寫出他的第二部曲《攸關性失而復得(Relevance Regained)》,戴明博士很欣賞,在他的名作《新經濟學》中引用,Johnson引以為榮。
1996年戴明博士生前成立的The Deming Institute請Johnson演講《把生命帶入品質》,談他的心路歷程及戴明哲學應與《系統神學》與Geregry Bateson(詳後)等思想共創未來。
1997年,MIT的「學習型組織論壇」請他去演講,我看後很感動,取得其翻譯允許(參考http://www.sol-ne.org/pra/pro/assessment/johnson.html )。Johnson近日與北歐朋友合作其第三部曲,以為事業的績效,可以用各種「比率」來評估(這重點不得其詳,因為傳統的財務分析也是如此,《Simon 管理行為》甚至指出70年代末,卡內基理工已有專家系統的博士論文)。
他又講了一故事,Scania汽車的老闆說,他每次到各廠去,聽該廠所播放的音樂,就知道其績效......
1996年戴明博士生前成立
1997年,MIT的「學習型組織論壇
他又講了一故事,Scania汽車的老闆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