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民77年)
He was a professor of statistics at New York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1946–1993), and he taught at Columbia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1988–1993).
經濟部委託執行 「全面提高產品品質計畫」(5年)1988.07
舉辦第一屆國家品質月1988.09
○ 日本JUSE現場雑誌1962年名為『現場とQC』(『現場與管理』);1973年改名為『FQC』(工場品管);1988年再改稱為『QCサークル』(品管圈)。
○ J. M. Juran 和Frank Gryna 合編第四版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名記者Andrea Gabor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報導一家力求突破的電力公司,佛羅里達電力公司(Florida Power & Light)挑戰戴明獎(The Deming Prize)。
◎ Peter Scholtes說:「1988年,戴明博士慨允為拙著The Team Handbook作序。時間匆促,我只好提醒他。同時,我也請他評審我初次對考績制的研究文章(Scholtes, 1987)。他把這兩件事搞混了,為該文寫了一篇放到書前。前言如下:
戴明哲學的基本宗旨是發展一管理系統,以確保人人能以其工作、工藝自豪。用技術性字眼來說,其哲學宗旨要求了解某些心理學知識、以及某些變異知識(其目的是在降低流程的變異)、以及了解一些力量的互動 (譯按:即以後系統理論之部分) 和作業(可運作)定義。
上述的宗旨和理論,可使我們對所謂的年度考績制之邪惡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事實上,此等評等並非對人員的評等,而大多是對其所工作的系統、以及系統中工作者的互動之評等。而事實則是,人們工作其間的系統,以及系統與人的互動,可能佔績效的九成或九成五。
了解變異的共同因與特殊因,就可以了解為何以「成功為榜樣」的研究方式是錯誤的。把成功的公司當範例,只是在重複「把成功視為特殊因」的錯誤而已,認為它是在系統之外。其實,在分布的一端為成功,而另一端為失敗,兩者都來自同一共同因系統。對於變異的共同因、特殊因、作用力的互動、和對作業定義的了解,實應為通才教育的內容。
人們若能遵行上述基本理論的教義,會發現他們的生活改觀了,同樣的,他們與家庭成員、朋友和企業同事的關係也會轉化。
許多人很關心如何影響別人,特別是如何為公司的管理帶來變革。我注意到修提士(Peter Scholtes)在本書探討這一重要問題以及如何完成變革,這是可喜的事。」(參考《戴明領導手冊》)
五月 劉振老師致漢清同學 (三通 1980 s)
Dr. Deming with daughter at dinner with Professor and Mrs. Sigeiti Moriguti and family, Tokyo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