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 先生,謝謝您來信討論。戴明博士的基本想法是,衡量績效是一"過程" (過程/系統、數字目標等要注意統計上的"穩定",管制圖思想之應用......),不應該年終一次解考績。平常就該溝通。
上述的說法,與西方的風行管理方式大異---我曾在一些洋公司工作十多年,的確說到要點。
我後來在某些台灣企業(製鞋業大公司)當顧問,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考績員工。真可說,應用或不應用存乎一心。
90年代的Intel 公司董事長Andy Grove 讀過Deming 的書,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制度可能有問題,但是要求所有主管"改善"重要無比的考績制.....再次謝謝您的來信。"
***
新經濟學 讀後心得
鐘漢清 您好
我是一名讀者,看了戴明的[新經濟學]後,有些想法和您請教我任職於某間約500-1000人左右的企業,公司屬性為製造業,目前擔任工程師的腳色, 在業界中有5年的資歷。 在新經濟學一書中,說明了企業使用考績制度及目標管理後,所衍伸的問題,較佳的做法是廢除該管理方法, 讓員工可以互相合作,而非競爭關係,才有助於公司長遠的發展。 讓我困惑的是,如果企業做了這樣的改革,使用齊頭式的獎勵、去除目標數字的管理手段,是否可能會演變成, 員工不會好好為自己的職務負責? 當團體中某人有怠惰的心態,而最後領取報酬卻每人都是一樣的,其他的人在心理上難免會有不平衡。 我的看法是,戴明所闡述的改革,是建立在企業中,每位員工都清楚自己的職責,且對於工作的態度是正面的, 改革才會有效;反之,在一個心態、能力參差不齊的企業中, 或許目標管理及考績制度才是好的選擇? 我見識淺薄,是否有哪個企業是引用戴明觀點的管理手法?可以讓我參考。最好是台灣的企業,我認為不同的文化、教育, 也會有所差異。 或許我在閱讀書籍上有哪些地方有遺漏掉,以上的觀點想詢問您的看法,在不吝指教。 Ti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