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衡量之神話:全球悲慘指數、地區經濟發展的質量

這是....... 那門子指數?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最近公布2013年全球悲慘指數,計算方式為「通貨膨脹率」加上「失業率」及「貸款利率」,減「去年人均GDP成長率」。


------

廣州天津GDP明年超越香港 經濟質量堪憂

編譯中心 2014年05月19日 14:35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曾經讓很多內地城市無法追趕的香港,如今正面臨著被內地城市超越的局面。
 
最新消息顯示,繼北京和上海之後,天津的GDP也將於2015年超越香港。去年香港GDP為16798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天津為 14370億元。報導稱,對天津GDP的預計主要是基於去年11.5%的經濟成長率,而香港GDP主要是基於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對香港GDP和人民幣匯率 的平均預期。
 
今年以來,全國經濟普遍下行,第一季天津的增速也只有10.6%,全年未必能達到11.5%,不過即便如此,仍遠高於香港3%左右的增速,因此即便明年不超過,後年超過香港也屬可期。
 
超過香港,天津靠的是近年來包括大飛機、汽車等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的帶動,靠的是濱海新區的超高速運轉。2013年,濱海新區完成生產總值8020.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5%,佔天津全市的近六成。
 
不只是天津,其他一些城市如廣州、深圳、蘇州也將在1至3年內超過香港。廣州市近日召開的轉型升級大會上,市長陳建華說,這一屆廣州市政府的目 標是,「十二五」期間經濟繼續保持年均兩位數的成長,經濟總量到2015年趕上香港、2016年趕上新加坡。按照實際管理人口1600萬計算,到2016 年,廣州的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跨過中等收入門檻,進入高收入水平的城市行列。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10年前,香港經濟總量相當於北、上、廣三個城市的總和。上海和北京的GDP分別於2009年和2011年超越香港,廣州、天津等城市也即將跟進。
 
台灣也曾經讓很多中國省份難以匹敵,但近年來已陸續被超過。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在2007年超過台灣,江蘇和山東也在其後一年超過。2013年,台灣GDP約為3兆元,排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之後。
 
這種格局也是10多年來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寫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剛開始起飛,彼時已率先進入發達社會的香港、台灣、新加坡人均 GDP是中國內地城市的二三十倍,。在閩南僑鄉長大的陳先生回憶說,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地很多女孩爭著嫁到香港、台灣、新加坡,現如今,嫁這些地方已 經不再讓人羨慕了。
 
「這就是經濟學上講的追趕效應。」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在改革開放前,香港、台灣、南韓、新加坡等地憑藉地緣等優勢率先崛起。改革開放後內地沿海地區憑藉土地、勞動力等優勢吸引港台等地產業轉移後,經濟迅速發展,與港台等地的差距日益縮小。
 
不過,丁長發認為,在上廣深等不少城市人均GDP超過1萬~2萬美元之後,要再趕上香港、台灣、新加坡甚至超過它們,已經非常難,一方面是原有的驅動要素和政策紅利逐漸減弱,另一方面新的優勢又沒有形成。
 
很多國家和地區在人均GDP超過世界銀行的發達階段標準後,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做得比較好,收入分配和居民社會保障等都很不錯,公共產品的供給很充足。相比之下,中國許多城市差距仍十分明顯。
 
以收入分配為例,去年天津人均GDP達到了101689元,已經遠超發達標準。不過,去年天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5元,分別只有人均GDP的32%和15%。而在已開發國家,這一比例通常超過了50%。
 
佛山市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朱偉堅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目前很多老百姓覺得並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這說明目前在制度安排和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說,GDP上去了,並不等於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這一差距的背後,最根本的還是經濟發展模式所致。包括天津、武漢、鄂爾多斯等在內的眾多城市,經濟成長主要靠投資拉動,靠大項目、大國企推動,經濟發展的成果並沒有最大程度上惠及到所有人。
 
「靠投資驅動的話,邊際效應是在不斷遞減的。也就是說,經濟成長的溢出效應遠遠不夠。甚至於在經濟高速成長後『水漲船高』,一些群體的生活水平 反而降低了。」丁長發說,像南韓和台灣,很多年經濟都是只有2%~3%的低速成長,但社會仍十分穩定,原因就在於它們的經濟成長質量特別好。而我們一旦經 濟增速較低,就擔心會影響就業、影響社會穩定。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在於經濟成長的質量。丁長發說,低速成長的情況下,如果產業結構和收入分配調整得非常好的話,對社會大眾是十分有利的。
 
「目前內地創新做得最好的就數深圳,湧現了華為、中興、騰訊等一批企業。」丁長發對深圳的發展十分推崇,他說,深圳目前已經走過了靠投資要素驅動的階段,轉向以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帶動。「深圳的創新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這才是未來中國城市的希望。」
 
統計數據也顯示,去年深圳固定資產佔GDP的比重僅為17.2%,在國內主要城市中墊底。其中,城市更新改造投資僅為358.34億元,僅相當於重慶、武漢等城市的零頭。
 
在本月8日廣州召開的轉型升級大會上,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在回顧廣州過去30年發展史後表示:「我們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政策紅利,差不多走到盡頭了,現在只有靠改革紅利、人才紅利、體制機制的紅利,特別是科技創新的紅利,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