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戴明學院」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推廣和運用。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 Edwards Deming.

1988年8月6日 星期六

1988

1988年(民77年)



He was a professor of statistics at New York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1946–1993), and he taught at Columbia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1988–1993).

經濟部委託執行 「全面提高產品品質計畫」(5)1988.07

舉辦第一屆國家品質月1988.09

日本JUSE現場1962年名為『現場QC』(『現場與管理』);1973年改名為『FQC』(工場品管);1988年再改稱為『QCサークル』(品管圈)。

○ J. M. Juran 和Frank Gryna 合編第四版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名記者Andrea Gabor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報導一家力求突破的電力公司,佛羅里達電力公司(Florida Power Light)挑戰戴明獎(The Deming Prize)。

Peter Scholtes說:「1988年,戴明博士慨允為拙著The Team Handbook作序。時間匆促,我只好提醒他。同時,我也請他評審我初次對考績制的研究文章(Scholtes, 1987)。他把這兩件事搞混了,為該文寫了一篇放到書前。前言如下:

戴明哲學的基本宗旨是發展一管理系統,以確保人人能以其工作、工藝自豪。用技術性字眼來說,其哲學宗旨要求了解某些心理學知識、以及某些變異知識(其目的是在降低流程的變異)、以及了解一些力量的互動 (譯按:即以後系統理論之部分) 和作業(可運作)定義。

上述的宗旨和理論,可使我們對所謂的年度考績制之邪惡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事實上,此等評等並非對人員的評等,而大多是對其所工作的系統、以及系統中工作者的互動之評等。而事實則是,人們工作其間的系統,以及系統與人的互動,可能佔績效的九成或九成五。

了解變異的共同因與特殊因,就可以了解為何以「成功為榜樣」的研究方式是錯誤的。把成功的公司當範例,只是在重複「把成功視為特殊因」的錯誤而已,認為它是在系統之外。其實,在分布的一端為成功,而另一端為失敗,兩者都來自同一共同因系統。對於變異的共同因、特殊因、作用力的互動、和對作業定義的了解,實應為通才教育的內容。

人們若能遵行上述基本理論的教義,會發現他們的生活改觀了,同樣的,他們與家庭成員、朋友和企業同事的關係也會轉化。

許多人很關心如何影響別人,特別是如何為公司的管理帶來變革。我注意到修提士(Peter Scholtes)在本書探討這一重要問題以及如何完成變革,這是可喜的事。」(參考《戴明領導手冊》)

1988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resented Deming with the Distinguished Career in Science Award

五月 劉振老師致漢清同學 (三通 1980 s)


Dr. Deming with daughter at dinner with Professor and Mrs. Sigeiti Moriguti and family, Tokyo 1988

網誌存檔